光明网评论员:昨天(1月12日)有媒体报道说,一篇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在7年之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篇生态经济学论文,以作者“导师和师娘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为例,“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统一起来,以更好地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生态经济问题”。
一个学生,耳濡目染自己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因而要“从导师的三件事中,一起去揭开其中崇高感的幕帘,欣赏其中揭示的人生之道”,进而再“提取师娘生活中的二三事,希望能勾勒出其大道之美的轮廓”,也并无不可,无人能禁。但是,话似“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模样端庄,神情秀越,禾农而不艳,美而不骄”,如果出现在探讨佛洛依德恋母情结的论文中倒也不奇怪,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现在中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上,更不应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
7年前的论文在今天突成热点,个中道理何在,值得琢磨。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堪称让人大开眼界的文章屡屡被人们钩沉出来:《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控人体的物质需求欲望,有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效率》,《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等等,其中许多就是发表在国家级的重要学术期刊上,也有许多就是在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
上述那些论文,在最近一些年里不顾道路以目,公然夺人视听,其荒腔走板之远已经大大超出了科学界限、逻辑常识和研究伦理。2016年某大学学报的文章——《梦中的“王马”——对古今“奇人”的对话与互证》中,身为某省社科院教授的作者在“梦中”结论出“公元1529年1月9日凌晨,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大余青龙镇赤江村章江上的一条船上,与485年后的2014年9月19日北京时间凌晨,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这看似两件完全不搭界的事,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解读,却有其内在关联性”,由此断言:“在马云的骨髓里有王阳明的DNA, 马云的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王阳明基因转换和重组的结果”,“互联网电商‘随时随地’的特性与王阳明所认同的‘随处体认’的宗旨可相互联通”。
这就不仅仅是荒谬,更是下作和不齿。不过,奇葩之论其实不奇,让人们称奇的是这些疯癫神叨呓语,究竟怎么攻陷的那些普通研究者都难以得其门而入的国家级刊物的大雅之堂。每一篇这种下作和不齿论文的背后,当然会有一个或几个视科学研究的伦理规则为无物的作者,但更有一些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丧失了起码的学术判断标准的编辑和主编。
说起来,上述那些强说驴唇对上了马嘴的论文,还不是最坏。毕竟,驴唇是否兜住了马嘴,人们一望可知。而类似论证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论文,如果佐以基因、DNA、器官培育等等新概念,再掺进量子纠缠、暗物质等不可经验之论,其荒唐玄虚所在,没准还成了亮点。实际上,有些研究者早谙此道,专门打所谓交叉学科的主意,把冰川冻土与风姿绰约扯上关系,把银行行长的面部宽高比与银行绩效拉在一起,把肠道菌群调控与廉政文化建设勾搭一块,如此这般,恐怕还不仅是作者及其编辑的学术能力出了问题。
--
FROM 180.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