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美国论文标准也很糟糕
国内也不少。牛B的人总有出路。
就算国内学术界,技术做的好,没文章也能混得很好。
我们学院有四个教授,啥帽子都没有,但产业做得好,分别都拿了发明二等。
四个!不是个别现象!
经费一堆根本看不上基金委一点钱,二级教授和长江一样待遇。
还有个副教授哥们,文章一般,眼看上教授无望,但专利卖了好几百万(学校规定70%给个人)
他们在学术界可能是没地位,但who cares
抱怨做技术没出路的都是技术没做好的。
当然,有的技术,特别是尖端大工程(光刻、飞机发动机啥的),就不适合在学校做
世界上没有哪像尖端技术是学校搞出来了,只有个别是学校扶持的公司和研究所,绝大部分就是靠企业的
这是学校体制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其他都是附带的
【 在 acc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认识几个美国教授,两头吃,学校工资也领着,外头公司开着
: 他们根本不抱怨,学术界是学术界的规则,工业界是工业界的规则
: 学术界就是paper,工业界就是money
--
FROM 125.120.74.*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评价标准,科学家、教师、与工程师,评价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科学是花钱买知识,技术是用知识赚钱
很多知识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用处,很多知识(就算是工程知识)可能永远也产业化不了,
发文章就是告诉大家这些知识。
高等教育是教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如何得到新知识,如何把知识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创造并分享了有用新知识,那就是大牛科学家(对高校里的工程系而言)
而工程师是靠知识赚钱。
学术界要的是共享,工业界要是的保密,怎么能混为一谈?
高校里,有的老师技术做的好,赚很多钱,可能也有很多创新之处,水平很高。但如果没有paper,就表示没有把知识分享给大家,对学术界没有贡献,怎么走的进主流学术界?
对于这些牛人,要走进主流学术体系里很简单,把有用的知识分享出来。
但这有得就有失,大家都知道了你保持技术领先的时间也短了,合作企业也不同意。
学术资源分下来,是用来增加社会的新知识的,不是给某几个研究者和企业赚钱的。
不要和我说有专利,专利不是成果,不是可以分享的知识,只是保护。
有用不是必要条件,共享才是必要条件。
技术很牛逼的人,走工程师道路,走企业道路啊。
如果没有论文不分享或分享不出知识,对学术界没有贡献,在学术界就是没有地位。
所以,学术界的评价标准还是论文。
至于论文怎么评价,那是另一回事。
论文不能拼数量,这点已经在改了,
论文不能追热门、不能拼IF,这些也在改,但改得慢
论文要有实用性,这点其实很难判断,但很多期刊要求有demo,实际上就是希望有实用性
反对论文灌水当然是对的,我也反对。但判断灌水的标准应该是有没有创新,而不是有没有实用性。
有创新性的论文是有价值的,既有创新性又有实用性,那价值更大。
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学术价值,不管它是否实用
一味追求实用性是很难形成新知识的积累的
【 在 G1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别人做的这么好 ,为什么不从评价体系上去 支持肯定他们?
: 而是让人家游走在主流学术体系之外?让人家自生自灭
: 就让那些灌水的,不能产生价值的 瓜分学术资源? 凭什么?
: ...................
--
FROM 125.120.74.*
不要看几个特例,诺贝尔奖大多数获得者就是在高水平期刊上灌水的
没发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也有不少很好的,
是否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与论文质量之间,是正相关性。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看论文本身,看论文发表的期刊是外行评内行的结果,太简单粗暴。
但做为标准,要考虑可量化性,用IF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另一方面,在普通低IF期刊上发的文章,如果真的很好,那还是会发光的
就和高考考到非TOP学校的学生也有成才的一个道理
【 在 G1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术界的标准就是高等级期刊上灌水,全世界都一样
: 这是哪里来的标准?还如此理直气壮
: 照这么说 诺贝尔奖 应该发给那些在高等级期刊灌水最多的人咯
: ...................
--
FROM 125.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