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坚持论文标准是普通年轻人出头的唯一机会
结合吧,比如我直接面向应用,他们现有的设备能满足什么样的操作条件,怎么样不去重新改流程,这些需要和企业的人交流,包括他们的物料特性,主要的思路是我自己的。研发能力来讲我个人认为比较普通,没有比很多人高明,我个人的优势在于能够切实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主要是能拉的下面子与一线人员一起拧阀门诸如这些最基本的操作单元,也能去不停的寻找实际工业上存在的问题,我没有title,没有团队,前期一个人跑客户,做实验,搭装置,跑生产,总的来说虽然很累(基本全年无休,除了春节),但收获也很多。现在主要不需要跑客户了,一些企业会主动来寻求合作。发了很多文章的年轻人,我觉得没必要非得在发文章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跳出这个圈子,会发现世界更广阔。
【 在 minglaih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段描述的感觉,更像是个研发力普通的PM,因为你的研发过程好像多数问题是其他人(公司里的人)帮你解决的。
: 换一个角度,如果是公司里那个经常帮你解决问题的人来到你的教职,他不仅能发论文(问题是他搞定的,那么下一道题他也可以搞定,但是你就搞不定了。把搞定的问题用论文写出来就可以,写多少程度根据需要来定,同行评议同行也懂的),还能做你的工程。
: 那么他在这个体系就混得比你好,假设资源和人脉方面差不多。
: ...................
--
FROM 117.136.53.*
建国初期的科技体制向谁学的?老大哥现在在哪里?
细分专业不就是苏联模式么,然后呢?
解决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回到老路上
【 在 fatwall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建国初期的科技体制就很好,非常值得学习
: 国家层面,让企业专家们列举出各个行业领域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一起合作攻关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和产品问题
: 而不是每年天量的科研经费被学阀大佬们暗箱操作分赃
: ...................
--
FROM 125.120.74.*
我们学校拿到400万的横向可以对等一个国家基金
呵呵,400万。。。。。。。。。。。。
【 在 zjuzhaoq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你说得对,论文不是年轻人出头的唯一机会,其他机会还是很多的
: 论文只是在学术界出头的机会
: 高校也不完全就是学术圈的,产业学校里也可以出头,看学校定位了
: ...................
--
FROM 117.91.76.*
你这种做法很好。
很多时候很多产品,就只需要几个人去开发生产,产品的市场容量就那么几百万几千万,你依托高校,做应用研究开发,很合适。完全去创办一个企业,反而不合适。
【 在 Biodie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鸡毛淡,本青34岁,一作论文至今才4篇(2007到2019年),讲师一个,博士毕业去小型私企上一线工作三年,后入职普通大学当讲师,现在啥纵向基金都申请不了,全因为没啥文章。但这不妨碍本青现在在工业应用界混的风生水起。进入高校后一心瞄准应用研究,踏踏实实,不搞那些虚的东西,三年时间,本青单枪匹马亲自做实验,跑应用,愣是杀出一条血路,迄今为止差不多十个成果工业化,自然收入还是不错的,在一个企业当顾问,每月的顾问费就差不多4万左右(今年一月份刚谈好的),当然自己的个人收入也远不至这些顾问费。所以,不要博士一毕业就去拼论文,各有各的路,找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可能,刚毕业的博士到一线去转转,鼓起勇气和相关的行业打电话,多了解一些实际的情况,而不是闭门造车,从各种文献中的introduction找研究方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把基础研究也做了。
--
FROM 101.242.41.*
美国是靠思想创新,吸引世界人才。德国靠严谨和庞大的高等工程教育。
什么样的文化催生什么样的企业。
在各自的工业产品领域表现的淋漓尽致!!
【 在 zjuzhaoq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国都这样,美国都不这样,所以德国比美国厉害?
:
--
FROM 183.206.15.*
华为还没那水平!
【 在 eefaqui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晶圆厂肯定不是华为的
--
FROM 183.206.15.*
吹嘘一切向应用导向看齐的大学教职工,很多不过是搞点横向给自己捞点钱就开始飘了而已
他们以为自己很nb,其实不过是当了一回周扒皮而已
各种小公司买不起最新的技术,又舍不得花钱搞研发
所以这些人就以横向课题为遮羞布,把自己的研究生“外包”给公司搞研发
公司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他自己中饱了私囊,然后美其名曰我为社会为国家解决了多少实际应用问题
【 在 lucky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所谓
: 如果大学以应用有经济利益为标准
: 大学老师太爽了
: ...................
--
FROM 112.10.80.*
专利灌水应该企业去灌,而不该是高校老师为了奖励瞎灌水
【 在 another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专利灌水,
:
: 看看几场著名的国际专利官司吧,
: ...................
--来自微水木3.5.1
--
FROM 1.85.200.*
北京的学校,科技司调研了一圈。专门找应用做的好的教授,论文写的好的几个杰青。普遍现象是杰青们都是学理科的,但跑到了工科院系错位竞争,年纪普遍不到40岁,导师是业内有名的灌水大王。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调研啦?贵校是哪里啊
--
FROM 223.104.3.*
说的好(?▽?)
【 在 strongcor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同学科分类评价懂不懂?这个文件出台前jyb专门到我们那儿调研过,搞论文的和搞应用的老师吵的一塌糊涂。最后的结论是jyb,kjb在学科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的指挥棒首先要抛弃论文至上,指挥棒不往论文指了,学校自然不会往那方向跑,其次不同学科分类评价。年纪轻轻的小年轻,就因为发了两篇好论文,评个优青青千的帽子,就拿高薪,上高岗,到处牛逼哄哄的做报告,实际对学科毫无贡献,你觉得这样正常吗?看这个文件,很多原话都是老师们提的意见。
: 原以为调研不过是走个形式,没想到这次疫情切切实实打了论文派的脸,原先是高层不满,现在老百姓也不满了。希望切实推进分类评价,工科就要看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理科就要看代表作和学科贡献。投机取巧的速成鸡以后不会那么好过了。
--
FROM 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