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白了,就是鼓励做精品
这个我之前发贴过,15年前SCI灌水现象就开始了,10年前就蛮严重了,那时候我就不灌了,结果人家接着灌水的全上位了。那你说这新政就一定有用?在新的评价体系出来之前,现在怎么做都不一定对。
【 在 TurtleRu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这么说的。我说新政之后就别去琢磨什么SCI了,赶紧去社会上搞点横向,甚至是做点小生意倒腾点货物卖了,都比搞啥SCI有实际意义,对社会贡献大。
: 结果一帮青椒们还没绕过来这个弯弯,还在那要玩命死磕。看不清大势。
:
--
FROM 115.171.60.*
那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最多当个老师,不要说自己是科研工作者了
【 在 lura (lu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大成果是能憋出来的吗?我不信
--
FROM 183.225.79.*
做精品?KPI要年年考核的,你能年年有精品?不然的话,没有精品的那一年,你拿什么完成KPI指标?
中国目前这种把高校当公司办的急功近利发展模式不可能出什么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也很难出什么大师。
【 在 ve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用SCI数量进行评价,为了凑SCI数量,把一项研究拆开发表,导致水文泛滥
: 如果实行代表作制度,就让你提交一篇代表作。你才会把多年成果集中到一篇论文上去发表,才能提升代表作质量。
: 李时珍花30年编写本草纲目,堪称千年经典。高福院士20年时间写450篇SCI,能不水吗?
--
修改:qqq12789 FROM 27.115.83.*
FROM 27.115.83.*
以后三年或五年一考核比较合理
然后非升即走
【 在 qqq12789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精品?KPI要年年考核的,你能年年有精品?不然的话,没有精品的那一年,你拿什么完成KPI指标?
: 中国目前这种把高校当公司办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出什么重大突破性成果,也很难出什么大师。
:
: ....................
--
FROM 124.126.163.*
1. 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
2. 对于基础研究类项目(课题),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
3. 对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基地,每个评价周期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0篇;
4. 对于基础研究类机构,每个评价周期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40篇;
5. 对于自然科学奖,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
6. 对于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
7. 对于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篇。
--
FROM 111.201.134.*
挺好,我一直呼吁好好当老师
【 在 luisy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最多当个老师,不要说自己是科研工作者了
--
FROM 58.23.236.*
绝大部分人就是炮灰啊,科学界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问题是有些炮灰非得自认为是科学家,在那边浪费时间精力国家投资,屁都做不出来,还把风气搞坏了。
【 在 luisy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最多当个老师,不要说自己是科研工作者了
--
FROM 106.121.141.*
关键是现在某些老师那个水平,真的好堪忧。。。
【 在 composite (W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好,我一直呼吁好好当老师
--
FROM 183.225.79.*
同哎呀,
幸好一直懒,
没怎么使劲注水,哈哈!
【 在 lucky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呀
: 还好一直懒
: 没写多少
: ...................
--
FROM 223.80.48.*
都会老高自己写的吗,
不是自己的Idea和自己写的挂那么多干嘛。
真心无聊~~
【 在 ve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用SCI数量进行评价,为了凑SCI数量,把一项研究拆开发表,导致水文泛滥
: 如果实行代表作制度,就让你提交一篇代表作。你才会把多年成果集中到一篇论文上去发表,才能提升代表作质量。
: 李时珍花30年编写本草纲目,堪称千年经典。高福院士20年时间写450篇SCI,能不水吗?
--
FROM 112.4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