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清华博导昨夜无眠。。》里的学生水平咋样?
我咋听说房子,孩子上学都美妙的不得了
现在活的舒服坏了!
【 在 dolphi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说这位学生去了高中工作以后,也有点后悔了,说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带高中毕业班需要很严格的考核,如果升学率上不去,那也是很难受的
: 其实这个学生如果在科研圈子走下去的话,凭着自身实力和中科院的平台,基本优青甚至杰青应该有望,拿到这些title以后在国内的圈子混还不是爽的不要不要的。当然做个一般的高中老师,那些学生的家长肯定也是纷纷跪舔,资源至少不亚于一个优青。
: 人各有志,我这样的俗人还是无法体会一些上层次人的想法
: ...................
--
FROM 112.9.115.*
其实很多老师就是水文一辈子吧
反正我觉得我半辈子了,好论文没有几个看得上眼的,特好的做不出来了
还不如老老实实教书呢
【 在 ohshuim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听小道消息说这个学生后来发展的很不错,但是不知道信源可靠性
: :
--
FROM 112.9.115.*
年龄暴露了
现在国家提倡代表作,提倡去除SCI,
这都是好事啊!始终坚持自己有没有兴趣就是最好了,不那么功利
但是这需要国家大幅度提高老师工资,并且不要评帽子,大家都能安心干,那就真是天下无敌了
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故事:1979年,中科院增补学部委员(现称院士),有七位学部委员都力荐陆士嘉。可当工作人员请她填写申请表时,她却拒绝了:“怎么回事?我没申请啊!更何况我回国后一直专心教学,没什么研究成果,不适合当学部委员。”陆士嘉如愿以偿地从院士名单中消失了。物理学家严济慈是推荐她的七人之一,他对此十分惋惜:“真是可惜!别人争着让我推荐我都没推,她都当上了还给辞了!” 陆士嘉去世多年后,她的女儿在回忆她时这样写道:“在中国确实有过这样一些人,她(他)们几乎未被金钱、名誉、地位糟蹋过,因而纯真得几近婴儿。”正是千千万万像陆士嘉这样如婴儿般纯真、为祖国和人民埋头苦干的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 在 ohshuimu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看您之前发的帖子感觉您应该是位前辈。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和当初年轻时的科研初心相距甚远,所谓的顶刊论文一眼望去全是水文,既没意义也没意思。但奈何自己做的东西也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导致经常有误人子弟之感。非常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
: :
--
FROM 112.9.115.*
不是吵架
我认为你是根本不了解国内一些圈子里的做法,
从主编,审稿人,投稿的都是一伙人,一年发10-20篇SCI,还篇篇高倍引,鬼才相信。
可以点开领域说,就是控制理论和材料两个!就是为了奖励,引用奖励,hot paper奖励,有人一年光奖励40万-100万。
我承认我没有科学素养的人,但是我不会像那些有科学素养但是根本没有这么没有良心人一样!
天天套圈子,天天勾心斗角,天天拉帮结派发表一些垃圾论文!
给国家带来什么拉?还不如一个一年挣10万的一个护士。
【 在 Enoch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始终觉得说别人发水文和灌水,是有失偏颇的。科研本身就是一条自由探索之路,每个人自由的,努力的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论文,由同行评价这篇论文的水平(peer review),只要不作假,同行评价予以发表就有他的价值。
: 我本身在欧洲、美国、日本的名校课题组都呆过,只要做的工作本身solid,不是作假,水平高或者低自有同行去评价,科研本来就需要大量的水平不同的科研工作者去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算是写个通俗易懂的材料挂在网上,也有科普的价值。就像有位大佬讲的,科研就像是在沙汤上捡贝壳,捡到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或者其他奖,但不代表水平就一定比没捡到的人高。
: 个人粗鄙的看法:天天喷别人水文的人,可能大部分是自己发不了的人,因为如果连发高水平的论文的训练都没有经历过,大概率是没有科研素养,也不太可能做出什么好的工作。
: ...................
--
FROM 112.9.115.*
刚刚前两天聊到这个学生,怎么这么老的帖子又翻出来拉,哈哈
【 在 dolphi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的消息应该是准确的,我当时得到的消息还是15年的时候
: 按道理说应该很舒服,北京重点高中的老师,那社会资源杠杠的!
--
FROM 112.9.115.*
我觉得他就是国外回来一个理想海归,还没有被国内的一些老油条给醍醐灌顶
我从很多年前就批评SCI泛滥化,教育部和科技部今年醒悟了一样,纷纷出台政策了。
不是反对大伙发表论文,保持科学连续性,而是反对比如你列举的这些灌水,甚至水都不如啊!对于很多后来人来说就是发的一些毒药,让很多学生认为科研就是这样圈子!甚至让他读博士他都不愿意读了,他觉得不如做工厂实际动手的项目产品有意思。
【 在 ohshuim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挺闲的。跟您讨论讨论。
: 我觉得您说的这个情况是比较理想化的。现实情况要比这个恶劣很多。同行评议的初衷是好的,也确实有积极作用,但是很多期刊的学术评议对于关系网强大的学术大佬(以及依附于学术大佬的一些人)形同虚设。应该说,本来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同行评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是不公平公正的。如果一个从业多年的高校教师对于同行评议还抱有理想化的期待,那他可能没怎么在所谓的圈子里混过。很多好期刊上的灌水文章,就是这么来的。甚至很多顶级期刊上的造假文章(比如曹校长),不也是经过了同行评议环节吗?同行评议的漏洞,为灌水文章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 您还有一个观点大约是“学术进步如同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也认同您的这个观点,但您说的也是理想化的情况。窃以为现在的形势是灌水文章日益增多,在很多领域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假设大家都是严肃的学者,只把自己感觉拿的出手的工作拿去发表的话,大家尚且需要像在沙场捡贝壳一样去分辨,何况现在多了一堆人去发表一些不solid的工作?这是为什么我反感灌水学者灌水文章的原因。
: ...................
--
FROM 112.9.115.*
对,实际退休的时候,看看自己什么做的最好,能够自己领域留下来什么,
这样是最安心的事情了。
【 在 ohshuimu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虽然我现在对灌水的门道比较清楚了,但是还是赞成破除sci,提倡代表作的。以前总是琢磨着怎么在牛刊上灌水,没心思干别的。现在我感觉轻松多了。能安心做点有意义的工作了,给学生上网课都能认真备课了。
:
:
: ...................
--
FROM 112.9.115.*
师弟加油!
【 在 yiliubb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评帽子,也基本就是数这些数字了,H指数,高被引
:
--
FROM 112.9.115.*
1-2年1-3个代表作制度还是没有问题,这样搞还是蛮不错
能够让年轻人安心做好做下去
【 在 yiliubb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灌不过别人,服气
:
--
FROM 112.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