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代表作评价制度之我见
我觉得一篇文章吃一辈子也没啥。很多诺奖都是几十年以后得的。而且很多事同一篇文章的两个作者获得。既然代表作就5篇,完全可以让申请人自己写五篇,然后评审人自己判断。
【 在 coolman8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年本版高质量的讨论越来越少,想发起一个讨论,大家畅所欲言
:
: =--------------下为正文---------------------------------
: ...................
--
FROM 222.192.2.*
能吃一辈子的文章吃一辈子没问题,不能吃一辈子的写上也没用。根本问题还是现在是用杂志来判断文章,只要发到好杂志上,就算好文章,即使是错的也管用。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re:是否一篇文章可以吃一辈子?比较合理的应该规定近5-8年。
: 是不是可以和职称评审一样,采用清零的方式,上一个基金用过的成果下一个不可以再用。好处有二:①避免一篇代表作吃一辈子,给学术新秀机会,②避免用同一成果到处圈钱。
--
FROM 222.192.2.*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几年之内。大家要不断的凑文章。三年五年能有啥好工作?而且好工作的影响很多都是五年之后才体现出来。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吃一辈子咋了,支持吃一辈子,各行各业都能吃一辈子,为啥学术不能?
--
FROM 222.192.2.*
如果前面的工作足够好,也没啥。代表作本来就是让评审人评。你觉得杨振宁给个面上不行吗?如果他现在真想申请的话。而且如果是项目评审的话要结合申请书评价意义和可行性,代表作只是为了证明其能力。如果是奖项的话,本来就不应该限制时间。
【 在 hbo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年二十年都没做出工作?咋说?
: 尸位素餐?
:
: ...................
--
FROM 49.65.159.*
所以问题在以杂志来评价上。而且时间越短越看不出来。时间长了,那篇文章重要行内的人都知道。至少十年左右的引用率还是能反应问题的。
【 在 coolman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呀,好多后来被证明错误的,因为当年热发了好杂志,结果吃了一辈子…
: 能吃一辈子的文章吃一辈子没问题,不能吃一辈子的写上也没用。根本问题还是现在是用杂志来判断文章,只要发到好杂志上,就算好文
--
FROM 49.65.159.*
考核本来也没有用代表作的。
【 在 hb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几个屠呦呦?
: 咱们考核评价的核心的本质是怕你偷懒不出东西吧
: 如果100%学国外tenure track
: ...................
--
FROM 49.65.159.*
所以本来就是需要评审人判断的,为啥非得加年限?一个人十年前有一个行内比较好的工作,后来一直在继续做一些小工作,和另一个人最近做了一些热门的高分文章。难道就肯定是后者好?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辩就是抬杠了,申面上的有几个人有诺奖级成果?若真有这种成果,哪怕一篇代表作也不写又如何?饶毅申请面上你看他代表作评本子吗?
--
修改:gnqz FROM 49.65.159.*
FROM 49.65.159.*
我觉得限项更好。每次评审依托单位开具申请人的到账经费,然后做申请人说明为啥要申请现在的经费。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不赞同加时效的,我提出的策略是立项即清零。
: :
--
FROM 49.65.159.*
而且要求资助单位在交资助成果的时候同时要说明这个成果都受了那些基金的支持,占了多少比例。现在自然基金只要是有自己基金号的都算自然基金的政绩。这也是基金愿意支持钱多的申请人的原因,毕竟钱越多的越容易出成果。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是个办法,现在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 :
--
FROM 49.65.159.*
肯定啊。所以根子还是在国家怎么评价发钱的人。不然发钱的人怎么可能制定对自己不利的政策?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基金委就是特意这样规定的吧,都是给上面看看,瞧瞧我们做出了多少成果。至于到底做了什么,who care?
: :
--
FROM 49.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