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科学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很大,那些论文里看似确凿的说法基本上都是选择性的。当然这也是百家争鸣的基础,但是的确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操作空间。我当年读书就遇到过这种问题,手法很具有技巧性,比方0.3是不是0,你要是花在一个总长为10的坐标系,0.3看起来就很接近0,你就可以说,看看这是0。
如果实际上人们确实期望它是0,但是真实情况很难做到,用这种手法掩盖一下,也挺道德。
不过这就是些小把戏,没搞过研究的,老老实实的,啥结论都得不到,写不出论文。搞过研究的就很清楚遇到相应问题该怎么去处理,其实有诱导读者的嫌疑。不过这都已经算好的了,比楞编数据还是好些。
可惜就是苦了我们这些重复他人工作的,你一开始经常会发现自己结果跟他说的不一样,图也不一样,仔细看看,才发现人家把0.3跟10画一起,你吧0.3跟1画一起,当然你的0.3不像0。
【 在 Redbuild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现明显的图片错误情况是非常低级的,但凡有点心思,从原始记录到论文能做到不留痕迹。其实这都不算最隐蔽的。很多时候,实验结果也是对的,也能重复,但是实验设计上是有意为之地导向一个结果,从实验结果到结论再添油加醋一番,实际上结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有一部分是囿于认知,还有一部分(有可能是更大部分)纯粹是研究者钻了空子。即便有人质疑,也只能在学术争鸣的范围内讨论,根本无法确认研究者的主观动机。在中国,很多方向完全懂行的小同行太少,即使是学术争鸣,讨论的水平也不高。
: --
: FROM 123.117.178.*
--来自微水木3.5.8
--
修改:youself FROM 1.85.61.*
FROM 1.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