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没收到学生的拜年短信不必太失望,年味淡化是大趋势。
没收到学生的拜年短信不必太失望,年味淡化是大趋势。刚才看到版上一些帖子谈到学生没有发来拜年短信,觉得这是学生和老师感情淡薄,是白眼狼,或是学生对老师有意见。其实大可不必往坏处想。
在学生成长的年代,年味已经逐渐开始淡化了,按传统习俗过年的越来越少,春节越来越趋近于一个普通的长假,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大家族聚居变为小家庭各自居住、禁放鞭炮、生活水平提升使得美食新衣不再是新年专属……等多种原因进一步促进了年味的淡化。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再像老一辈一样注重拜年是正常的。
我想,没收到学生的拜年短信只是年味淡化的结果之一而已,不必想太多。
--
FROM 111.192.82.*
春节不发拜年信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此处说的不发,是指对大家都不发,不仅是对老师。
【 在 zsnlm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如此啊,不要指望学生知道感恩了
:
--
FROM 111.192.82.*
我认为不拜年并不是不知道感恩,而是现在拜年负担太大,过年如过关,一不小心就会因拜年而引来烦恼。例如学习一般的人担心拜年后被问到学习,没结婚的人担心给亲戚拜年被催婚等。青椒之中想必也有人被亲友与致富的同龄人对比过。这种负担多了,把过年搞成了年终考核,拜年就少了,“避年”的人多了。
心有恶意的人终究是少数。不至于把不发拜年短信上升到不知感恩的程度,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
【 在 zsnlm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如此啊,不要指望学生知道感恩了
:
--
FROM 111.192.82.*
人情冷漠,归根结底源于人情负担重了,徒增烦恼。已经工作的人,向亲友拜年被催婚问收入问发展比财产,读书的人,拜年被问成绩问学业问将来就业。自己的短板被迫在“审判”之下广而告之,有些难堪。这样的事多了,就开始出现躲避人情交往了,走为上计。
【 在 gold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年味淡化只是表象,根本问题是人情冷漠。导师也该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观念里了。
: 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师徒如父子”的模式,带研究生已经本科化,导师也不必自作多情,把学生顺利送毕业就万事大吉了。
--
FROM 111.1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