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加大基础科学投入,但成果都发在了sci和nature上
不说别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是:如果没有一批人参与基础科学研究,别人的论文你是看不懂的,结果你也复制不出来,别人的发现你也用不了。
【 在 gram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用中国人的钱给美国人创造知识吗?
--
FROM 223.104.41.*
您本帖的问题我回答不了。我的意思原帖说得很清楚,我重述一遍:如果没有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那该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就没办法跟随下来。给您个现成的例子,不需要回头太远,就说70年代的泛函分析,国内能开出课的就很少。而泛函分析的内容如果讨论到Hilbert Space的结果,1920左右,很多就很成熟了。国外的教材1950年代就有经典版了,1970年代还出来了更流行的Rubin版。可见差距之大,跟随之难。为什么这个例子能说明问题,因为缺少支持,国内确实缺乏做相关基础学科研究的一批人,也就远远落后国外的研究了。
我注意到您把帖子修改了,提出个新问题:您说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中国不如美国。很遗憾您的说法依旧不成立。国内的数字经济发展比美国好很多,在很多领域的新技术转换,中国一点不输美国。而且,如果用GRE做逻辑题的精神来看您的言论,即使退一步,您关于中美科技转化的论断碰巧正确了,从您的论断依然得不到不支持发展基础学科的结论。原因太多了,一个最直观的理由是:基础学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人做相应的研究。
如果您再改帖子,把问题换成“基础科学的研究到底需要多大的规模合适”,那很抱歉,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 在 gram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说,现在有那篇论文是国内看都看不懂的
:
--
FROM 223.104.40.*
抱歉,我真读不懂您说的是什么,到此打住。
【 在 gram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核心的意思并不反对中国搞基础研究,而是反对中国在欠缺产业范式转化机制的情况下,把基研成果发表到国外。这样会导致给别人做嫁衣裳的效果。另外,我讲的不是成果转化,是你没有把基础研究取得的知识运用到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的机制。比如,你创造了大量知识,但却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却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你既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更没办法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相反,美国不仅有这套机制,而且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而发表的论文你在sci、nature、ieee上都是看不到的。
:
--
FROM 120.245.100.*
您确定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依次发生的?麻烦拿点可信的文献来支撑一下?您言之确确地说美国存在“XXX机制”,那麻烦您谈谈具体是什么样?
【 在 gram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依次发生,只不过当下的科技发展时间紧迫,不容你一个一个来,这就需要你要在三者之间建立一个机制。美国有这个机制,比如产业技术路线图。就是这么简单嘛。
:
--
FROM 120.245.100.*
哦,谢谢!1985年的文章,对吧?
麻烦也解惑一下上个帖子里的第二个问题,中国没有而美国有的“xxx机制”
到底是什么?
【 在 gram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cnki上找阎康年-三次技术革命与两次产业革命的历史经验,看前半部分,后边的观点不大对头。
: www.src.org
:
--
FROM 120.2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