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找其他出路,其实真没。
所以还是现在的非升即走的制度问题。有一个坑才能招一个人。这样就不会白白耽误时间了。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39岁青椒,改行卖煎饼,难度都大的很。
: 绝对不是什么心态问题。
--
FROM 223.2.35.*
我觉得应该像国外一样,可以一直做博后,解决就业压力。但是进入长聘轨就应该有个坑位给准备着,只要合格就能转正。如果这样的话,大家都没话说。其实现在的制度还有一个反过来的问题。很多学校不敢辞退长聘轨的人。进的时候盲目的进,到最后都留下,反而占用了大量位置。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倒也不是,高校提供博士后、临时工的职位,其实客观上缓解了博士的就业压力的。
: 只能说过渡期这几年的人,吃亏了,两头不是人。
: 新的博士,早就做好了规划,容易调头。
: ...................
--
FROM 223.2.35.*
陈景润后来去了中科院。以前大学和科研机构职能分开。
【 在 wahahahz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教学和科研岗应该分开。像陈景润这种,根本教不好课,要是有教学任务考核,估计就没活路了,也没1+2了
--
FROM 223.2.35.*
美国的补丁就现在的终身教授制度。终身教授就可以自己选择偏科研还是教学。所以大学在招人的时候很谨慎,对科研强的,学校甚至开始就打好了不让他上课的打算。爱因斯坦在柏林大学就不用上课。
【 在 wahahahz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就应该教学和科研职能分离。美国那套玩意本身就不合理
--
FROM 223.2.35.*
欧洲大部分国家也一样。但是中美的社会氛围不允许。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这点上很类似,就是老是担心别人会偷懒。
【 在 wahahahz 的大作中提到: 】
: 苏联和日本不搞不升即走,效果也不错。这个制度本身就不是必须的
--
FROM 223.2.35.*
冲他毕业时候非得进学术圈就能看的出来,他对学术圈有误解,对企业界没有误解。他在学术圈的心态很难摆正,因为认为学术圈不会像企业那么冷酷。
【 在 Armagedd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摆正心态就不会杀人了
: 摆正心态也不会再复旦上不了课了,你觉得摆正心态是个容易的事情,可惜
: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本身就是个最难的事情
: ...................
--
FROM 223.2.35.*
学术圈自视过高的人不少。包括很多研究生也是。这类人要小心接触。
【 在 penm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的确是的。可作为国内顶尖的数院,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人群里前0.01%的,放里边可能啥都不是,几亿年轻人里就挑100个
: 摆正心态是不容易,但人总不能在不如自己的面前显摆,混超过自己的圈子的时候还高高在上吧,当然需要调整
: :
--
FROM 223.2.35.*
如果他父母不在学术圈,即使条件不错,也不知道学术圈的黑。我经常和亲戚朋友解释这些,因为社会上很多人对学术圈和大学老师有五花八门的误解,年龄大的人往往认为学术圈比社会上纯洁的多的多。网上说他当年在老师的劝说之下仍然向往学术圈,这个可能是家庭的影响。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你过分解读了。
: 姜是80后,2000年扩招的,属于随波逐流的,很多人搞科研都是上了船下不了而已,并非有太多思考和无解。
:
: ...................
--
FROM 223.2.35.*
只是根据网上的消息。他美国的老板建议他去公司。而且当时他还年轻,也不是没希望。博士毕业可塑性很强的。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在于,他有毛的工业圈机会啊。
: 一个搞统计的,其实跟计算机电子不搭噶。所谓的工业圈,就跟中国的jh生育办公室一样,弄弄excel表格而已。在美国,就是个普通职业。而且还不一定能进去。
: 姜这个背景的,搞统计的,我见过的,基本都是去学术。除了一些女的,靠颜值和性别吸引力,去零售商业搞所谓业务和数据科学,其实都是虚的。
: ...................
--
FROM 223.2.35.*
很多美华不就是干的这些吗?他的问题就是在所谓的颜面上。其实他的观念已经把他锁死了,让他选他必然选高校,但是他的心态又不可能适应。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统计去公司,等于就是去超市收银员一样,完全是美国社会底层。生活有保障。
: 去高校,好歹有点颜面。
: 去金融,基本不可能的。好的行业和职位,轮不到你中国猥琐理工男。
: ...................
--
FROM 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