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ves S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796834/answer/1928542269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姜文华是做统计的。从纸面的情况看,他在博士毕业后的发展确实不算好。他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发在AoS上,但是发表时间是09年,因此工作应该是博士期间完成的。之后有一篇Bernoulli, 一篇Sinica,两篇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一篇EJS等等。从博士毕业到现在12年,平均两年左右才有一篇发表,产量偏低,顶刊(四大)也只有09年那一篇。另外他的论文要么是和自己的博士导师合作,要么是自己唯一作者,这样还有一个学术合作能力的问题。这个publication list,在复旦不给tenure是说得通的。
但是,但是,我想多说两句。这个偏弱的publication list,到底是原因还是结果呢?我们国家学美国的tenure制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就是对年轻老师的支持。你要让他玩命搞科研出文章,就不能给他加一大堆其他的担子。这方面北美的体系就更合理。比如我们系,入系的前两年教学任务有减免,行政任务在整个tenure track期间都轻到可以忽略不计。所有杂七杂八的事都是已经tenure的教授副教授扛起来。这样年轻的老师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来。据我所知,国内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在很多学校,杂事都是年轻老师做,这样就大量占用了他们的科研时间和精力。我不知道姜文华所说的“不公正的对待”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因素。
总之这是一个悲剧。希望各高校能改进我们的tenure制度,加强对年轻老师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对他们在心里上的疏导。tenure track非升即走的压力是很恐怖的。学校和院系不应该只作为管理者袖手旁观,而应该将帮助青年教师获得tenure视为院系发展的成功。
--
修改:wwkk FROM 202.120.234.*
FROM 202.1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