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9313350/answer/1008987528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王所长的前期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特殊的学术潜力。从硕士到博士期间,在院士导师的倾力栽培下,独立一作的文章只有一篇,算不上突出。实际上舒院士手底下很多博士都发过高水平的文章。
2) 舒院士是王所长科研之路的领路人。王在科研生涯起步阶段,没有展现出太多过人的天赋。甚至可以说其在硕士期间没有独立执行科研工作的能力(所有文章都需要另一名第一作者的协作和帮助)。
是舒院士把自己的资源给了王所长,把她从一个科研小白,变成了一个优博获得者。2. 从过渡期看其独立科研能力这个时期是指王所长从博士毕业到成为研究员的阶段(2010-2012年)。一般的博士刚毕业那几年出成绩比较难,尤其是高校青椒,不仅有教学等方面的任务,学术上离开了导师的资源,手下又没有学生,更没有机会组建课题组,基本上只能靠自己单干。很多人是延续博士期间的一些工作,慢慢独立出自己的方向。否则师徒二人的工作高度重复,会变成直接的竞争对手。不过王所长不存在这种疑虑,因为她毕业之后,一直和舒院士保持着高度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段时间,王所长的论文如下,无一例外,全都是夫妻俩的共同通讯
从这段期间的文章来看,王所长还是需要依靠舒院士的帮扶,前者的独立研究能力似乎也未能很好的体现。
3. 从成为PI之后看其学术成就虽然王所长博士毕业的最初两年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人员,但是她和舒院士属于同一单位,共用学生和资源,共挂通信也情有可原。那么当王所长2012年从武汉大学调到病毒所以后,她就成立了自己的课题组,这个动作标志着她成为了一个PI。一般来说,一个研究员成为了课题组的大老板之后,意味着其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包括人员独立、资金独立和课题独立。那么来看看王所长的课题组:分子免疫学学科组
http://159.226.126.127:8082/web/48003/home王所长获得博士学位后,2年不到,就成立了课题组,成为了PI,实在厉害。王所长的课题组每年也有几篇不错的论文产出,基本上一作都是学生和其他副研究员。再来看看课题组成员: 副研究员:Ran Yong、Yang Yan、Luo Weiwei、Fu Yuzhi。Ran Yong:2013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毕业,导师舒红兵。Yang Yan:2012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毕业(未查到导师是谁)。Luo Weiwei:2016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毕业,导师舒红兵。Fu Yuzhi:2017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毕业,导师舒红兵。这些得力干将无一例外,全都是“近亲”,师弟师妹紧紧团结在师姐周围。一个课题组,学缘结构如此单一,我只能推测出三种可能的原因
:1)课题组无吸引力,吸引不了外界人员。
2)学科垄断,排挤外界人员。
3)方向为国内独苗,仅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才能培育出相关人才。具体什么回事,我不知道,毕竟我也不是搞这专业的。不知各位有何高见?另外,不知道王所长什么时候评上博导,但目前知网查到的其指导的学生只有2017年毕业的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原来数据导出有误,感谢知乎er指正)
【 在 gylwj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条大河...
: :
--
修改:universe2015 FROM 117.32.153.*
FROM 117.3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