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一直弄不懂基础科学的关键性到底在哪?
个人认为,技术不行和基础科学没多大关系。
你说的中国落后的技术,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成系列的产品了,它“不新”了,不新就发不了高质量论文,所以做科研的都不愿意去做。
做科研的大多在追逐热点:从纳米到石墨烯,目标就是论文,根本没想着应用,虽然申请项目的时候一个个牛逼吹的山响;也有搞一些完全不考虑生产的高参数(高价原材料、苛刻工艺、产量极小)。后面的还有一点可能有用。
结果就是论文发了一大堆,但你去买个螺丝刀“进口钢材”,买个电脑电源“全日系电容”,就买个粘钩“3M背胶”,去医院手术“进口耗材”
【 在 Attdo (Aitidohow)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科研界混,常听到的话就是“关键技术不行是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没解决”。我一直理解不了这句话,因为一般来讲,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都会公开发表,不会存在保密问题;而且现代科学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了,基础理论很难有大突破,按理说不应该存在理论难题了,那么我们的技
--
修改:gcnc FROM 118.117.50.*
FROM 118.117.50.*
国外可行了就企业做,科研的都做了啥?
高校里面一堆教授博士研究生,学校买着各种数据库,各种进口检测设备、各种仪器,然后科研应该企业做。你申请项目的时候是不是也说你做的东西距离项目十万八千里啊?
【 在 planck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没有但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就应该企业去做。已经证明可行了,要基础研究干嘛?
: 做工艺参数人的根本不算研究基础科学问题的。基础科学研究跟工业生产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而且基础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发论文+培养学生。
:
--
修改:gcnc FROM 118.117.50.*
FROM 118.117.50.*
主要是现在的科研是论文主导,奖项、职称、项目都看论文。
国外已经成系列的产品,你去做就发不了什么论文。
所以做可研的都是盯着热点一蜂窝冲上去,什么纳米、石墨烯、薄膜、电池。
后两个还好点,可能有用,但问题在于,我们的评价体系论文占据核心地位,大多数做研究的就是为了论文,虽然申请项目的时候些产值多少亿,但其实从没想过自己的东西能用上。
做研究的都追着诺奖做高端的东西,但去买个东西就会发现:买个螺丝刀、菜刀,好点的都说进口材料;买个电源,好的都声称全日系电容;买个粘钩都是3m背胶;补牙材料进口的;ok镜进口的;手术耗材进口的。看看价格就知道为什么中国人996,别人一周工作40多小时了。
【 在 zfbdcyj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错误看法就是认为基础研究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玻尔之类的都看不上眼。其实爱因斯坦一样提出了激光的概念,甚至一些很小的东西。但是中国的教育很少提到这些,认为基础研究就要搞相对论。所以现在无论是社会政府导向还是科研人员都只认看起来很高大上或者热
--
FROM 119.6.242.*
普通老师不会考虑到诺贝尔奖那么高,普通老师想的就是论文,国外有成系列产品了你就发不出好论文、申请不到基金,评不了职称。所以基础应用的东西没啥人研究。
外文论文评价等于把我们的评价、科研导向全交给了别人。。。。但是也没什么好办法,中国人会钻空子,什么都能造假:专利转让能造假、技术应用能造假、横向项目能造假。上面的学阀们分纵向经费、安排亲信忙的不亦乐乎,也没空管这些事。
【 在 zfbdcyj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后面说的也就是我想说的。中国的基础研究动不动就是诺贝尔奖,现在感觉得不了诺奖的基础研究无论是在政府还是民间都看不上眼。其实大量的基础研究是很亲民的,最典型的就是流体问题,任何一点真正的小进展都应该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但是都不会引起轰动。而追热点也
--
FROM 119.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