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上海交大老师状告科技部
知道。
我以为是海龟不吸水性
结果是温格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 在 babu2015 (babu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个开炮的人? 这种项目不都是打招呼上的吗?这老师不知道吗?
--
FROM 210.32.204.*
发信人: carbon (灌水需警慎,人体炸弹狠), 信区: QingJiao
标 题: Re: 上海交大老师状告科技部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Dec 21 14:05:05 2021), 站内
这没办法,回避制度,你大项目既然都是985申请了,评审人只能来自小单位。
所以这也挺有意思的,你堂堂杰青院士,有时候反而要靠三本教授点评。
【 在 cherubical (cherubic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这位“上海交大”教授的逻辑,似乎评委选定前需要报请申请人审核?或者再针对评委选定成立评委选定评审委员会,不断套娃下去?
: 细看了看正文内容,虽然小方向可能有差异,但是要是说那些评委完全看不懂他那些东西,也有点诛心之论了,科技部显然是根据他定的那些油脂啊、服役性能啊之类的关键词选定的专家,大方向没问题。
--
FROM 210.32.204.*
人才储备是够的,小学校有的是啊,这不是选来了么。
问题是 低评高。
他但凡有水平不去小单位,但是如果他有水平了他就到985去申请了。
【 在 pkucannot (一切都是不可能)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根源是不是国内人才储备不够,有人申请了,就找不到合适的人评审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FROM 210.32.204.*
现在
一是大同行,避免这个小同行之间的人情关系。
二是回避制,常申请的单位不能做评审
所以经常有出来专家都是小单位的大同行,然后就这样老师不服气了。
但是是个常态,所以即使他同单位的后辈也不支持他,习以为常了。
【 在 LaPi (坎切拉皮)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方向,在国内找所谓的小同行,的确难找。
--
FROM 210.32.204.*
什么事情能一概而论?
【 在 thankful (从今天起枕戈待旦)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一概而论吧,不是大单位的都水平高,有多少是因为导师等基础资源好而带来的成果积累才去的985呢?
: 小单位的可能是没有资源支持,所以论文成果产出少,数文章数项目数奖项的时候吃亏,不代表人家就啥也不懂吧
--
FROM 112.10.108.*
不是合理,是说搞笑。
反正就这么个事
【 在 nedveditaly (子陵)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金所谓的函评不也是这样吗?审你本子的有几个比你懂?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12.10.108.*
上海交大教授表示不服。
【 在 thankful (从今天起枕戈待旦)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小单位评大单位怎么就不合理?
--
FROM 210.3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