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到点子上了。根本原因是教育部能掌管经费,如果教育部能掌管NS,估计就按NS数量来评价了。
类似的,打击教培,打击学区房,也许都有道理,但是背后有一个因素是:教培有利鸡娃,学区房有利有钱人,都不利于官僚掌控教育资源。
应该按照产出来评价,而不是按照投入来评价,这本来是常识。
【 在 outer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没有那么难解,说白了其实是一种极其无聊,极其官僚体制,和学术以及学术评价根本没什么关系的一种游戏规则。教育部为什么要用经费数评价?因为他们是发售经费的,假如对于下级学校来说,不必经费越多越好,那么大家就没有动力去申请项目,那上级领导部门的项目发包给谁做呢?他们的项目经费发不出去,下一年又怎么去向政府申请更多的钱?别的部委每年获得的经费都越来越多,就自己部位的花不出去,那本部门的分的蛋糕就会萎缩。
: 不过以后经济如果下滑的话,国家没钱了,没准你的这个标准就会被应用了,鼓励大家没有经费出成果,现在很多地方项目,局域项目不就是很少钱或者没有钱,只发售一个名字么。
--
FROM 120.24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