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加强基础研究对于好的产业发展,是充分条件吗?
不是加强基础研究,是加强应用研究,或者说是从1到100的基础研究。
美国人是我们的脑子,他们只要负责0-1,我们只管1-100,这样有组织的研究很有效率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础研究的成果是知识,产业突破发展瓶颈需要的是方案,知识和产业发展方案之间能划等号吗?从知识到解决方案,是不是缺了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都能发现新知识,那他们都能提出产业的解决方案吗?如果不是,那搞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就相当于全民大炼钢铁
: 娴挠兄谔岢隹朔产业发展瓶颈的方案吗?真能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挑战性问题吗?
--
FROM 39.170.47.*
教育部是遮羞布,可以宣称干了0-1。
实际功能是和工信部一样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教育部干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那工业和信息化部该干什么?
--
FROM 39.170.47.*
知道的,去查美国教育部网站就行了。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信部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后摩尔时代半导体产业的共性技术,教育部能知道?教育部自信了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需求?
--
FROM 39.170.47.*
有分工啊,美国人是搞基础,我们搞应用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学研究人员搞应用研究,企业也要搞基础研究,还要不要分工了?开公司是为了赚钱、生存,还是发现知识?
--
FROM 39.170.47.*
实际上,是可能的,
基本上,美国人卡我们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卡脖子工程,就是美国人提供思路,然后我们做。
这就是有组织的科研。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你知道,知道的也是美国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美国有产业需求汇聚机制,有生成论机制的新型系统工程方案。我们没有。在没搞懂底层的情况下,想盖百尺高楼,可能吗?
--
FROM 39.170.47.*
落后个5到10年不是什么大事。
足以把其他郭嘉甩开了,实际上美国人跑的太快,盟友们都跟不上了,
我们要担心的是迟早它会跑不动,这时候才需要动脑,
现在只要跟着美国人跑就行了。
美国人的脑子+中国人的勤劳的双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需要换个思路。
: 不是美国卡你,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发展瓶颈。是产业发展本身在卡你。
: 为什么这样的瓶颈卡不住美国,却反复卡住美国之外的国家?
: ...................
--
FROM 39.170.47.*
等得了,不就15年吗?
我们人多,这个周期基本上能压到5年左右
你作为一个迪庆,老想着另起一摊子,这就叫左派幼稚病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发展IC关键核心技术,要15年的周期,你都火烧眉毛了,才知道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卡你,马上组织研究也来不及。那就说明,这种组织方式在现实当中行不通,中国的IC产业等得了15年吗?
--
修改:cannan FROM 39.170.47.*
FROM 39.170.47.*
你是驳斥不了我的,这是我国的郭嘉战略。
就是这么做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属于想当然了,没有驳斥的必要了
--
FROM 39.170.47.*
这个妙处就在于美国人也压不动了,
现在差15年,5年后就差10年了,再过5年,就差5年了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都不能压缩到5年,你觉得你能?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投资2800亿美刀,都不敢把预定2031年进入到后摩尔时代的时间压缩分毫,你觉得你正确的办法都没有你能让我们在5年内解决尺寸微细化极限的产业瓶颈?
--
FROM 39.170.47.*
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的战略,美国人就是我们的石头
不会失败的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家战略也是可以失败的,欧盟和日本的国家级IC产业战略失败了四十年了。
--
FROM 39.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