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很对。实际情况是,恶意的本来应该是极其稀有事件,现在变成了普遍事件。
【 在 pkupctn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最近交了个本子,申请一个稍微有点距离的项目。为了引出自己准备做的工作,我在立项依据里面写了一个对本领域的框架性的认识,这个框架我自认为当然是有新意的,可以解释领域内的不少问题,没有这个框架我也没必要来做这个课题。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本子的多半价值就在这个框架上,
: 课题设计本身并不复杂,也不出挑。
: 最后出来5个评审人的意见,一个觉得不错,其余都说不行,这倒没什么,本来嘛,别人没道理非要买你的账。但问题不在这里,而是,我发现根本就没人关心你的新框架是什么,完全没有评论,就当了空气,人家关心的是你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前面人不是已经用别的模型做过了吗?再就是你这表述怎么这么费解,把我的两三处表述贴出来引用,我看了下确实费解啊当时怎么想的,回去翻标书发现丫根本没给我复制全,能不费解吗?还有就是你这里为什么没有展开论述,你这里又不聚焦了,不再赘述。
: ...................
--
FROM 124.12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