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基础科研的突破最不需要的是帽子和大团队
现在不是以前了,除非纯理论或许可以主要依靠思想实验,否则还是需要设备的
买设备就需要钱,那么钱从哪来,来了怎么分,花完如何评价,肯定要有人管理,所以问题症结主要在管理,管理方法不变,结果不会有啥变化
【 在 mslonely 的大作中提到: 】
: 需要的是小作坊大胆尝试
: 发自「今日水木 on NTH-AN00」
--
修改:xiangyuan FROM 117.136.0.*
FROM 117.136.0.*
给谁不重要,还是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而且基础研究有些方向偏,设备共享也不很容易,还有的设备不大不小也尴尬
【 在 anchun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贵的设备可以给实验中心,开放共享。欧美怎么玩的?
--
修改:xiangyuan FROM 117.136.0.*
FROM 117.136.0.*
是不利于,我的意思是现在问题出在管理
【 在 mslone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多了,放开自然有他的办法
: 启动经费不能支持设备费的领域一定会产生特殊的共享机制
: 但是大团队下固定的研究路线,甚至一言堂,是绝对不利于基础研究的
: ...................
--
FROM 117.136.0.*
理论上确实是
【 在 maca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共仪器设备 所有国家出钱买的仪器必须无条件对外公用
--
FROM 117.136.0.*
作坊不是说不能解决问题,但显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作坊也好门阀也罢,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利用好的问题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说的就是管理问题。作坊为啥能促进创新的道理很简单。以11g颜宁为例。施颜在用电镜方面已经是最好的作坊。如果在小作坊体制下,其他人想安身立命,就只能去造电镜,甚至去想更好的办法。而施颜也只能拿小作坊的经费,所以为了自己更好的用电镜,就会支持这个造电镜的,因为没有竞争,打压造大电镜的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在现在帽子体系下,生物是一个大门阀,电镜是生物下的小门阀,所以所有的电镜方面的都要施颜点头。那么施颜会做电镜吗?不会因为一他没有动力,现在的成果已经足以奠定他们的地位。二他们也没有能力,毕竟他们不是搞仪器的。那么他们会支持其他人搞吗?也不会,谁会支持一个对自己有威胁的东西呢?那么会让自己的团队搞吗?也不会,毕竟用电镜才是自己团队的主体,他们摆不平自己团队的其他人,而且一旦出成果慢了,会影响自己门阀在生物这个大门阀里的地位。
: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