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弱化科技部对地青们有什么影响?
这就看将来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是延续以前的大项目+帽子体系,还是支持遍地开花的小项目加自由探索了。
【 在 happyxjh 的大作中提到: 】
: 旧的卡脖子没解决 也许新的卡脖子又来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2.42.*
基础研究本来就和实际问题无关,现在的问题是大量的以基础研究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应用研究,而名义上的应用研究又挤占了所有的研究经费。
【 在 okl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主要是对研究方向和考核机制有影响,
: 以后可能和专业部委有关的研究,会更偏向实际的应用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和
: 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而淡化单纯的学术论文影响。
: ...................
--
FROM 223.2.42.*
基础研究本来就要以论文评价。不以论文评价的是应用研究。
【 在 okl 的大作中提到: 】
: 行业内水平大家都是清楚的,区别主要在于细分方向差异和资源分配权,
: 行业内的话一般都是专业部委相对务实,比较看重解决自己实际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 大学和科院相对务虚,看文章这种比较多。
: ...................
--
FROM 223.2.42.*
正常应用基础应该在所有的科研中占极小的比例。要么就是应用导向,要么就是基础研究。不然就是现在的乱象。名义的应用研究的典型就是材料。各个是前途远大的先进材料,然而都是靠发文章交差。同时挤占了真正的工程材料和基础研究里面物理化学研究的经费。按中国的现状只能暂时取消所谓的应用基础研究。不然都打着应用基础的旗号两头通吃。应用和基础要联系,自己来,不需要专门的应用基础研究。
【 在 okl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些学科就是基础应用学科,谁说就和实际应用无关,其实关系也很大,看你从谁的角度去看。
: 以基础研究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应用研究,这个好理解
: 名义上的应用研究又挤占了所有的研究经费,这个没那么夸张把
: ...................
--
FROM 223.2.42.*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应用,基础直接分开。应用导向的直接去干实用技术。不能直接应用的搞基础研究。如果需要合作,自然双方会合作。
【 在 okl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人才流向应该有作用的,本领域(地学基础应用)过去十几年的人才走向是中科院
: 先火,然后轮到高校抢人才,专业部委的研究所一直都在给两边供给人才,连院士都跑路了。当然现在研究水平和文章水平都上来了,但是部委需要的业务水平,提高有限。
: 这是产业应用比较少的领域,我估计未来会有所修复吧
: ...................
--
FROM 223.2.42.*
分开评价。如果一个人做了,算两个。
【 在 alwayswet 的大作中提到: 】
: 由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最终走向应用的呢?
:
--
FROM 223.2.42.*
评价基础研究部分的时候,按科学意义,可参考发表的论文,引用,同行评价,不考虑其实用价值。评价应用部分的时候要考虑的是样机,推广情况,以及业界的评价,不考虑其是否有科学意义和论文发表。
【 在 alwayswet 的大作中提到: 】
: 由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最终走向应用的呢?
:
--
FROM 223.2.42.*
其实就是你做研究是为了啥。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就是应用研究,没有的就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肯定是少数。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应用研究也在说自己是基础研究。按中国的现状就要要求每个项目明确属性。基础研究发论文就行了,但是就别想拿大钱。应用研究有钱,就别想着用论文糊弄。
【 在 okl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纯基础研究才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应用,只不过程度不同。
现在应该是把方向和考核往应用去引导,
【 在 zfbd...
--
FROM 180.110.137.*
这明明是科学问题出发。基础研究当然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基础和应用的区别是是不是从应用出发。
【 在 pseudoid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础研究也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的自嗨模式。微积分就是当初牛顿为了解决力学的问题而产生的,...
--
FROM 180.110.137.*
没错。要减少基础研究的大项目,从而减少基础研究的总人数,增加参与科研的人数。
【 在 dn40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并不需要如此多的基础研究人员,应用开发研究人员数量应该大大超过基础研究人员。应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人才到企业工作、到企业搞技术开发。
--
FROM 180.1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