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10K几乎零电阻
再等等看看
这才是真实的研究
这些年好多人以为科研和互联网一样,今天有一个想法,明天就能实现上线
科学要得到一个结论是很多人很长时间努力的结果
自然世界的复杂度不亚于人类社会
可是现在好像大家觉得什么都应该很简单,比方那些今天突破,明天又卡别人脖子的
【 在 mizhah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团队证实
--
FROM 113.200.136.*
我支持你把这个观点反复说,年年讲,最后出圈,不然的话
咱也不知道专家们都给中央说啥了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韩国室温超导是无名小团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科学是探索未知,一定要保证技术路线多样性,队伍一定要多分队,才能有发现,中国科学上现在搞集中科研,搞大团队,技术路线收敛到帽子,消灭多样性,是不对的。
: 还有别人能做冷板凳20年,长期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高校这种人早生态灭绝了。不去短时高频灌水,什么待遇都没有,没有机会长时间深入思考问题。
--
FROM 113.200.136.*
不是,批判论文,是批判什么领域都搞论文
即无法验证论文的真实性,又没办法约束出版社
是这个游戏玩儿坏了,才批判论文的,批判的又不是论文本身
而是整个发表的体系,我好多年前就说过,今天的发表体系问题很大,就不说各类灰色
的问题,这个制度本身就能改进
我真不相信同行评议会比直接放在arxiv上更可靠,因为他造假的,一定是会让你审不出
来的,而不造假的,这帮孙子又说没创新
所以就跟今天互联网一样,全都放出来,大浪淘沙,自然有用的就留下了
【 在 karai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不需要。国内其实想做的就是大工程。
: 至于科学探索,连发表论文都被集体批斗,哪里能做得了科研呢?
: (包括搞研究的人,都批斗发论文,他们做研究也是很浮躁的,明显搞不了科研)
: ...................
--
FROM 113.200.136.*
对,晚评价或者自然评价,国内就喜欢搞快的,天天被人拉着这个投票那个点赞,组织活动的人有毛病!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本还是晚评价。以成果确认为准,而不是发表为准。只不过这样的话帽子就没法评了。45岁很多成果还不能确认。
:
: 【 在 yous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13.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