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美国自娱自乐的院士异化
其实就是科研圈觉得你对科学各个方面有贡献给的荣誉。比如一些优秀的科研组织者大家也会认同给个院士,大家也知道他的成果不怎么样,但是给大家提供了方便。甚至一些资助者也可以当院士。中国的问题是大部分是科研活动家,但是当上了就成了科研的老大,就可以拿钱。
【 在 yous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的院士
: 就是对在一个领域持续10年以上工作的认同,即不是工作出色,也未必
: 什么头衔、奖励之类,纯粹就是工作时间长。
: ...................
--
FROM 222.192.2.*
院士是荣誉,而不是能力,自然应该年龄偏大,40左右的人的贡献不可能比得过七老八十的,如果比得上,那成果应该非常非常出色,然而现在的年轻院士并没有这样的。现在社会上追捧年轻院士其实就是不理解院士的本质,把院士当成官员,所以认为要提拔能力强的年轻人。
【 在 dahai2999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全民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70 80%的院士没有更好的创新工作 年龄在那呢
: 所以 需要慢慢形成共识 当上院士,说明学术能力早已经到头 或是丧失了学术能力。
: ...................
--
FROM 222.192.2.*
就是因为美国有某个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人,所以才有年轻的院士。这样的年轻院士才是正常的。中国的年轻院士还没有几个有开创性贡献的。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瞎扯淡!丑国的院士都是某个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文章不一定多但一定有引领性,你看看吴健雄,老邱,老姚,小陶,张首晟,谢晓亮等那个不是,或有牛逼发明的如邓青云
: 至于熬工龄更是蛋扯的没边,小微、张锋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时才三四十岁
: 美帝不会因为你是院士或诺奖得主特殊照顾这点事真的
: ...................
--
FROM 222.192.2.*
良性循环。一个真正有开创性的科学家就不太想让水平不行的人加入进来,组织的声誉降低,其实也会导致自己声誉的降低。就和大学里一样,终身教授只会招水平更高的,这样自己也显得更牛。中国老想通过淘汰来提高水平,反而使原来的教授唯恐自己被淘汰,不愿意招高水平的人。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丑国的年轻院士太多了,有人总拿中国院士评选程序如何复杂、大家如何挤破头的来显示重要性,有点滑稽可笑了
: 丑国院士确实不需要你本人参与,但评委都是诺奖级大牛,看你的学术贡献一目了然,没有拿出手的想过关太难了
:
--
FROM 222.192.2.*
排除利益关系要比公平公正重要。因为是否公平公正很难评价,有人认为要一个贡献非常突出,有人认为终身贡献也挺重要,这些都本来就是用人来评审的本意。只要不是利益关系就行了。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绝对客观公正是不存在的,丑国院士与诺奖差不多,都是同行推荐后有诺奖级委员会审评,虽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看某人辛苦了一辈子给些同情分也是可能的
:
--
FROM 22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