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次突破芯片技术封锁说明2个问题
几十万可以申请一个欧洲专利,美国的十万左右就可以了
【 在 frs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十万够干嘛的
: 拆能千万量级的就差不多了
:
--
FROM 171.113.164.*
几千万的交差,没那么难,读书时,看到交差的材料,培养了多少学生(硕博,博后),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授权)了多少发明专利(那个时候,还没有欧美的专利),然后出版了某某专著(几个学生的论文拼凑而来),召开了几次国际会议(以IEEE的名义,实际都是国内高校的,某一次来了个CMU的博士,原来人家博士毕业回国探亲,顺便玩一趟),再就是发给学生的补助,差旅费等等,最后鉴定会,国际先进水平。over。真实情况是屁都没搞出来
【 在 fr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估计你没干过这种大工程
: 我参与过百亿的专项
: 也负责过几亿的项目
: ...................
--
修改:papo FROM 171.113.164.*
FROM 171.113.164.*
“中科院和高校的比华为的强”,你这有点扯淡,两边的都接触过,同学师弟师妹的一大把在华为待过,比中科院和高校的还是要强些,高校和中科院的基本是新手刚接手的,华为的起码研究生已经毕业了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一个人可以做千万量级的项目?每个月开销上百万?还是靠手下的人包括研究生在干吧?以我的经验,科研项目的钱要么是要分给不在项目里的人干,中科院的一个课题组有很多不在项目里的人给PI干活。我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些人都写进去,每个人负责多少,干啥事,一直分到每一个人的责任和钱,这个人就不能再分了(研究生可以附到正式职工上,适当调整)。这样到底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就很清楚了,比天天查账好的多,一个人几十万块钱查来查去也没啥意思。不能只是粗略的几百万,几千万的一分,必然猫腻很多,也不能怪国家和防贼一样天天查。
: 其次,负责人不就是负责协调的?而且可以设二级负责人,三级负责人。所有人都应该出现在名单里。现在科研院所搞不过华为,很大的原因就是啥都不明确,身份模糊。企业里面管理就是管理,具体技术人员就是技术技术人员。
: 再次,如果现行的体系没有问题的话,中科院和高校的成果应该不比华为差,我相信中科院和高校人员的能力比华为的强。
: ...................
--
FROM 171.1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