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3次被解雇,40年冷板凳 这种故事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可能发生,不可能被发现。因为在中国,奖会有大佬拿。当然国外一样有可能,比如中子星,但是还有希望。
【 在 babu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这位默默无闻了40年,因为没有科研经费,没有科研成果,三次被解雇,曾在美国数个大学试验室被赶来赶去、偏执于mRNA免疫反应研究的女科学家,终于得到她最大的回报。
: 她所有默默无闻的奋斗变成了人们对抗新冠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
FROM 222.192.3.*
国内会有人劝你给大佬挂个通讯。不然就是不识时务,不会科研。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的奖大多需要自行申报,大佬自然当仁不让的排第一位
: 国际大奖主要参照publication,你只要说服大佬不做共同通讯即可
:
--
FROM 112.17.236.*
但是很少有人能在成果刚出来的时候就认定这是诺奖级的。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真有价值的文章最好发三区、四区的,这样大佬都不稀罕抢通讯或者一作
--
FROM 222.192.3.*
不是评不评职称的问题。在中国早就被认定为不会搞科研了。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做冷板凳,长期思考一个问题,是犯傻;在这里连职称都评不上。
--
FROM 222.192.3.*
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她的问题是她的科研想法不被认可,科研能力还是能被别人勉强接受的。国内如果拿不到基金,就会被认为科研能力不行。而且国外的千老制度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博后这样的临时位置的决定权在PI,所以总是是找到几个内行的人认可她给她一个临时职位。而国内博后不能长期做,所以必须面对学校的认可问题。对于学校来说,中美一致,就是拿不到经费就不行。所以她如果在国内,绝对坚持不下去。
【 在 ohiostate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虽然被赶来赶去,但是总是能找到下家,说明总是有地方认可她。国内就很难了。现在一些二本都看文章
--
FROM 222.192.2.*
所以毛病全学来了,优点都丢了个七七八八。典型的就是非升即走。
【 在 sub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制度和SCI考核就是学习美国,
: 是从美国回来的学者引入的
:
--
FROM 22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