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趋势潘建伟将成为中国批量诺奖时代第一人
就一句话,啥应用?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通信去年发过了,没了,但量子计算工作希望大增,未来颁奖时潘应该是共享2-3人组之一
: 未来中国必然如同进入本世纪的日本一样实现诺奖大爆发,潘其实是70后,但可能性比60后施一公之流还大
--
FROM 183.228.98.*
杨李当年成名的高能物理很难有可能了,杨先生说的对盛宴已过
【 在 quanta1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非出现杨振宁、李政道这种黑马,否则十年之内都没戏,除了文章,原创性都是零。
--
FROM 117.131.219.*
不懂也不知水深浅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通信去年发过了,没了,但量子计算工作希望大增,未来颁奖时潘应该是共享2-3人组之一
:
: 未来中国必然如同进入本世纪的日本一样实现诺奖大爆发,潘其实是70后,但可能性比60后施一公之流还大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
--
FROM 223.104.3.*
连量子点都能获诺奖,在显示领域碾压量子点的OLED尽然不能获诺奖
--
FROM 123.119.237.*
诺奖都是奖给0-1创新/发现,基本没什么希望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通信去年发过了,没了,但量子计算工作希望大增,未来颁奖时潘应该是共享2-3人组之一
: 未来中国必然如同进入本世纪的日本一样实现诺奖大爆发,潘其实是70后,但可能性比60后施一公之流还大
--
FROM 36.44.127.*
先不说量子点比OLED的应用领域广的多
仅就显示而言,量子点是OLED之后的下一代技术,AMQLED都还没产业化,何来碾压一说?
【 在 eli233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连量子点都能获诺奖,在显示领域碾压量子点的OLED尽然不能获诺奖
--
FROM 111.197.235.*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中美大对抗背景下,诺奖科学奖能不能秉承客观中立在历史上没有证明过,所以存不存在“中国批量诺奖时代”存疑
以前得奖的,华人科学家,本质还是外国人,屠呦呦是孤例,而且当时中美关系没有现在这么对立
以前有过“苏联科学家批量诺奖时代”么?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通信去年发过了,没了,但量子计算工作希望大增,未来颁奖时潘应该是共享2-3人组之一
: 未来中国必然如同进入本世纪的日本一样实现诺奖大爆发,潘其实是70后,但可能性比60后施一公之流还大
--
FROM 123.119.76.*
中国尽是些白酒两斤的院士,还评什么诺奖?
--
FROM 117.43.122.*
潘之前他的导师和师兄已经做了相关工作,发表论文潘既不是通信也不是第一作者,怎么轮到到潘呢
--
FROM 113.251.46.*
量子计算一样轮不到潘,他不够早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通信去年发过了,没了,但量子计算工作希望大增,未来颁奖时潘应该是共享2-3人组之一
: 未来中国必然如同进入本世纪的日本一样实现诺奖大爆发,潘其实是70后,但可能性比60后施一公之流还大
--
FROM 124.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