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起来好笑,现在帽子真的跟科举似的
进士正处级,院士想做个普通学校的副校长还是随便的。更不要说本身还享受部分副部级待遇。
所以进士对应杰青比较合理,做普通大学的院长应该比较容易。刚好正处级。
【 在 erVShb 的大作中提到: 】
: 院士应该不如进士吧,进士起步县委书记,秒杀院士
--
FROM 223.104.76.*
现在还有连杰青都不是的校长呢。举人能当,不表示举人相当人家就会聘你。
古代书院级别低,除了个别知名的,应该都不如处级。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的书院对应现在的大学,举人当书院山长的很多。
:
--
FROM 223.104.76.*
院士不想当而已,否则普通学校副校长肯定没任何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年龄,多数院士当上就快60了。
你搜搜就知道,古代书院数量,到了明清全国也几千所了,比现在本科大学少不了多少。
明清进士,三年一届,两百人吧,在考虑隔三差五叠加一个恩科,平均一年录取100人,我们的院士平均一年还没有100人。加上古代人少,现在人多,院士应该说明显高于进士。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大学的这个厅级很虚的,一个省就几十个,古代的书院都没那么多。而且古代的山长大部分就是举人。现在的院士也不都能当校长副校长。
:
--
FROM 223.104.76.*
你回复这句话是为了证明我说的平均一年不到一百人吗?我没叫你给证明啊。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年院士是70+90。
:
--
FROM 223.104.76.*
看第一句就知道啥都不懂。估计你都不知道科举是三年一次。这都敢说一年二十多个。可能你看的是唐朝,但是唐朝有很多科举,不止进士。
明清大概都是270年的样子,进士总数都是两万多,比我想象的少一点,平均一年都是九十多人。宋一直说录取人数多,应该年均还要多。
两院两年一次,一次160左右,平均一年80人,比进士少。而且古代人数少、读书的少。
【 在 erVShb 的大作中提到: 】
: 进士一年才20多个,最多不过百人,含金量怎么可能是杰青能比的,院士勉强一战,论含权量和潜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 所以进士对应杰青比较合理,做普通大...
--
FROM 223.104.76.*
你是不是啥都不懂啊,院士两年增选一次,平均一年当然要除以2。科举三年一次,再考虑恩科,所以平均一年要除以三甚至2.5。
一个二一个三,不适合直接比,所以我用平均一年来比较。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70+90>100
:
--
FROM 223.104.76.*
本来就不可比,一个是当官,一个是学术选拔。
这个帖子本身就是假定能比,才去比较院士到底是否类比进士而已。
要掀桌子自然我也认可,本来就不是一件事。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清一榜进士200个左右。数量上没啥区别。问题是进士在当时就是社会主流,院士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
--
FROM 223.1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