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这么多研究所任职,为啥又要新开一家?
【 在 angusta (big to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谈深圳海洋大学前,先从一个人的兜兜转转说起。十年前,2012年12月4日,旧金山Moscone North会展中心里正在举办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年会,人群中有一张东亚面孔正兴奋地盯着讲台,因为这里即将登场一位明星级人物——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和《阿凡达 3D》后,卡梅隆掉头奔向深海研究,用自己集资研发的深潜器“Deepsea Challenger”,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10912米深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人、自费到达海底最深处的人。海底一万米是什么概念?珠穆朗玛峰放进去离海面还差2000米。在现场的掌声和笑声中,那张东亚面孔背后的表情里蕴含了更多内容。他叫林间,供职于世界最高水平的海洋研究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是一名国际著名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林间并非仅兴奋于卡梅隆的科学发现和个人壮举,而是敏锐地意识到,卡梅隆的这一行为将会极大提升美国公众对深海的兴趣和认识。
:
:
: 有了更大规模的兴趣和认知,海洋研究才会有经费、有后继者、有发挥平台。林间在日记里写到:“也许我们海洋科学家在中国能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本质上改变大众对海洋的真正认识,即使能影响一个人也是贡献。影响中华文化对海洋的认识当然是大梦想、大目标、大贡献,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他停不下笔:“我们要让自己的长辈、同辈、下辈认识到海洋不仅是那颗充满奥秘的‘蓝色的星球’,而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其过程每天都在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南海吹来的湿润的东亚季风,中国大部分地区就会又回到几千万年前那样的沙漠,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华文明。”想到,就要行动。有了在中国宣传海洋科学的念头,他脑海中想到的第一座城市就是——深圳。林间在访问深圳时,特地找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提出:利用深圳产业优势,成立可以“创汇”的海洋科普公司。十年后,林间成为“深圳海洋大学”(暂定名)筹建具体负责人,并且将这所大学对标了他的老东家: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隶属麻省理工)。从林间的履历中,可以看出他在海洋领域的从业深度和深圳选择他出任筹建负责人的考虑: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特聘研究员,美国地质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具体负责人。林间在“大洋一号”首次环球科考航次中相信,这所依托于南方科技大学而兴办的新型海洋大学,将充分汲取“南科大快速发展的经验”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学科设置经验”,特别是依托设立在学校旁边的“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用好深圳南海优势,必将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技术应用”领域有一番令人期待的作为。
--
FROM 223.1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