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回家发现很多以前的学渣考上名校博士成为教授。
这不很正常嘛。
你高中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有几个报考师范院校的?
你大学时期最优秀的同学有几个留校当老师的?
top2的本科生瞧得起外校考来的硕博吗?top2的老师是不是自己也在说论悟性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
只不过是更优秀的人另觅高枝,被后面的人替补上去了而已。至于社会地位,受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是人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个没办法。
【 在 kevinjosep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科学历不好,高中给人的感觉是数理化不好,很笨的那种。
: 目前地位已经超过班上top2 top5本硕了
--
FROM 223.72.65.*
是的。而且,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聪明人要不是那么聪明,情商反而可能会更高一些。说到底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智商不足以让自己比较好的生存下去,自然就要靠情商来补了,否则就是社会竞争淘汰的对象。
【 在 Pcpop2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所谓的研究本来对智商要求就不高,当然也不是说智商低就行,而是普通人的差别在做研究这件事情上差异不明显。
: 大多数研究需要的是能坐得住,聪明的人很多时候还真坐不住。
: 同时,所谓的学渣一般会比所谓聪明的人情商更高,聪明人容易清高,而高情商不清高在学术圈是硬通货。
--
FROM 223.72.65.*
你说的有道理,尤其是最后对二本、985和211学生的评价。
但我想补充一个猜测:往往突破性成就还是985学生做出来的,懒散当然不可取,但自我,有可能是把双刃剑,不这样就很难有天马行空的新想法,也就不太容易作出突破性成就。当然了,能有突破性成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在这条道路上是当了炮灰或者试错品。
你说的211学生更具培养潜质,应该是指按部就班地做一些推进型工作,这种工作有一定的价值,出成果的概率也更大。
【 在 Leyanr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哥们就是其中之一,二本出身,混迹在一堆中科大、南大、中大、吉大出身的同事中间,内心也自卑。名校出身的同事评教授答一两次就上了,我答了四次。
: 事实上,读研期间导师也是优先器重名校来的学生,除非他们实在不成器,二本来的学生多少会被隐性歧视,因此二本出身的人想咸鱼翻身必须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过程很艰辛,而且是绝度少数,并非老铁们说的那么普遍和简单。
: 我现在也带研究生,985来的学生确实基础好、悟性高,但他们往往想法太多,比较自我和懒散,不堪重用;二本来的比较听话,但资质相对较差,悟性低,也无法委以重任;反倒是211来的,资质和专注力往往都俱佳,更具有培养潜质。当然,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
--
FROM 223.72.65.*
个例不说明什么。另外,你所说的“原创性成果”和我说的突破性成就未必是一回事,很多“原创性的成果”……听起来就头皮发麻:D
【 在 ingen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本硕博三样的同学加起来不少,混学术圈的有四分之一,学术做最好的是一位硕士期间的同学,现在在UC Santa Babara,最有希望成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他本科是江西师范的。不是985也不是211,他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做出了很多原创性的成果。
: 学术圈需要的是持久的努力,还要耐得住清寒,我们受不住金钱诱惑的都混企业去了。
:
: ...................
--
FROM 223.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