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35岁以下倾斜经费,反应对科研现状的不满
最近,好几次文件有“研究真问题”的提法了。说明上面在科技战形式下,还是坐不住的。最近老美AI的突破,上面都开几次会了。对真突破是渴望的。
35岁以下倾斜经费,动机是迫切的,想做真事情的人冒出来,对学阀现状-研究假问题交假成果,是不满的。
虽然动机值得肯定,但是可操作性有问题,35岁人才谁来遴选?还是按老一套标准,那又回到学阀的那一套游戏里了,甚至他们可以玩隐政策,比如华科的博士生基金申请,只通知大佬学生,逼的普通学生在知乎吐槽。
所以,为避免把经念歪,建议35岁以下要发就多发项目,一半人有都可以,但是验收成果一定要真成果,该理论的顶刊论文,该工程的实机验收,从一开始就要用真成果鉴定人,从他们开始端正科研作风。不要被学阀又玩成了另一种“假”游戏。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真正要扭转作风的,是要“真成果”结题、评帽子。
理论用顶刊,工程用实机,下游用户验证和接收。否则始终会玩成虚的,哪怕把经费给25岁,20岁都没用。
国嘉等不到真成果,是因为你的考察遴选机制是惟灌水,筛选的都是密集短时兑现浅层思考的,追热点的冒尖。长时间思考深刻问题的,生态灭绝。AI论文灌的比美国多的多,模型模块路线全是别人突破的,别人不开源了,懵了。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怎么往真突破真成果上引导呢?
国嘉可以从业界收集难问题(不是学阀定的),突破了就给职称给帽子,优先权可以高于数论文,从而保持一种平衡力,保持科技风气不离 求真务实 太远。这比只有数论文一条路,最终大家都去务虚好得多。论文是有自己游戏规则的,假问题也可以发论文。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不满。如果不满为啥不动真正控制学术界的学阀?
:
这些人是体系的各层管理,都干掉,就是温格的效果。
一是要有能替换的人,二是要压缩他们的权限范围,减少动荡。拆科技部,把工程技术分给各部委。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学阀的拳力主要体现在基金委,国嘉只要引导大学考核注重工农医部门的成果,
其实大学是可以摆脱 基金委学阀 影响的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 在 yiliubb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从小学到博士,一直强调的就是服从,听话,勤奋,现在突然要搞颠覆性的创新,
: 这可能吗
:
其实听话不是创新的障碍,关键是要长时间思考问题。
张益唐在国内小学到大学也听话,但人家长期思考深刻问题,
颠覆性创新肯定是深刻问题,也肯定需要长时间思考。牛顿爱因斯坦也一样长时间思考,不是耍小聪明。
而我们这边筛选 短时密集兑现浅层思考的人, 长时间思考深刻问题的淘汰了。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 在 troyes0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足球从娃娃抓起方法的学术应用嘛,事实证明,足球的问题是不能让有能力的人到发展自己的位置,靠撒钱也没解决问题,科研也一样的。
:
足球就是青训没搞好,
然后风气搞坏了,从小就要交钱才能打比赛,烂到根了。
--
FROM 183.6.122.*
华为,比亚迪这种还不够提出难题吗?不是所有企业都烂。
工信部对这些题目自然要甄选, 容易了做了,你就是放上去,果子也未必是你摘了,别人手更快。
所以发布难题来竞猎,是辨别真假本事的好办法。
【 在 Is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太高看业界的能力和水平境界了额,
: 他们能提出什么难题?会采用什么方法?
: 他们只想着有什么东西明天就能给他们赚大钱,
: ...................
--
FROM 183.6.122.*
业界发布的难题,有适合大学干的,偏原理的,这么多老师做华为项目,不是白做的。华为的5G编码还是土耳其教授的呢。
【 在 kod2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在水论文,停留在跟踪式研究,当然发现不了真问题。
: 技术或产业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遇到问题或瓶颈。真问题,难题,不需要命题组老师拍脑袋想,问题就摆在那里,只要在那个领域,不可能看不到。“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通用大模型这条路线当初不是只有openai搞,只不过其他人放弃了。
: 大学跟企业,不管是谁提问,问题要提炼出来,适合实验室的体量攻坚。没有哪个大学实验室能搞到几千张显卡的算力,然后呢,就不能搞研究了?
--
FROM 183.6.122.*
别人刷实机,也比刷论文,对国家更好。而且实机只要搞下游用户论证接盘,总比灌水 真实客观。
【 在 seemm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身这个问题就是错的,想法更错
: 第一个,啥叫真成果?技术发展很多观点变化很快,要是真能引,可能引出来的都是被淘汰的想法,创新就是难在一般人没想到是这样,历史上啥突破是专家认为需要这样的技术,然后几年后出来了?这样出来的技术也就是个工程应用。
: 第二个,被证明有价值的成果是少数中的少数,但出这样的成果的前提是大量人在做没价值的多样性的工作,越功利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科研管理关注的应该是营造宽松多样化的科研环境,让有兴趣科研的人可以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至于那些小概率事件出成果的,没见过谁吃亏了,现在市场信息这么发达,至少工程领域,你的工作有价值,市场自然会回报你。
: ...................
--
FROM 59.4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