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所有体制内,为何只对大学老师实施非升即走制度
非升即走是妥妥的学_美国的舶来品。
很多人以为是非升即走是这些年国内才开始有的,其实不然。
国内最早实施非升即走的是T大,时间可以追溯到1994年。T大出去留美的多,从美国回来的专家、博士也多,最早搬运了_美_国的非升即走,不声不响的就实施了十几年。
可能就有人说了非升即走现在这么怨声载道的大事,T大怎么能实施十几年还悄咪咪的?就没有老师闹么?
事实就是还真没啥可闹的。原因也很简单,当年能过三关斩五将进T大的也都是些牛人,考核没过那也是因为T大的牛人实在太多太多,所以考核标准也是一骑绝尘的高。考核没过的那些人其实一点都不弱,随便找个大学,对方一看成果就来吧,给的待遇也不错。所以基本都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哭不闹不上吊,拜拜了您。
当然,这个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事,在1998年之前,大学的领导们是没啥压力的。反正领导都是上面指派的,科研重要么?No,No,No。90年代高校还受8_平_方的影响,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事,只要学校不出乱子学生不出乱子就OK,所以大家过得都还比较平静。直到1998年,网大推出了第一个中国高校排名。这是个破天荒的事。最开始大家也就重点本科、本科、专科这么划分高校。觉着同一个档次的差不多,也就是专业各有千秋。结果高校排名一出来,各高校的底裤都被扒了,人们一下子就觉醒了,原来大学和大学不一样,大学和大学也是千差万别。虽然当时互联网还没普及,但当时的热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张雪峰对各所大学的各种点评。高校纷纷表示这个排名不是教育部搞的,不权威,是乱来。这无疑就是把教育部推到了架子上烤。教育部知道这个事会得罪很多人,也不积极,于是勉为其难的搞了几次排名,结果各高校果然不满意,于是武书连之流从中嗅到商机,纷纷搞起了高校排名。本来这个事情还不严重,那个时候大学不愁没学生报,可偏偏大学又开始扩招,排名靠后的学校面临可能招不满和招不到好学生的危机。因为直接关系到招生、名誉、经费……大学纷纷开始参与进来,于是卷排名就开始了。排名这个事开始让高校领导坐卧难安,甚至明里暗里成了政绩考核指标。然后领导日子不好过,下属的日子也就过得不好。学校领导考核教师的各种制度也开始出台,有搞激励制度的,有搞末位淘汰制度的,各式各样的考核制度,也都是摸石头过河。这段时间,论文刊物评级、学科评级、项目评审……都也在跟上。高校排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社会是复杂的,各高校土生土长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推出时轰轰烈烈,然并卵,实施没多久就受到很大的挑战,有些还是激烈的反抗,甚至连极端事件都出现了,还有脾气火爆的教师到考核时就拿着刀去找领导“说理”,让执行考核的院长们头痛不已。后来那些管理考核制度纷纷都没能搞下去,高校都陷入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这个时候,才有些高校注意到T大的非升即走,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非升即走能有什么问题?人家T大都搞了十几年了,成熟得很!”。虽然如此,高校的领导们经历过前几轮考核改革的失败,深知拿老教师没办法,于是就柿子捡软的捏,把非升即走的实施确定在新进的教师身上。加上那些年国外也不是很景气,赶上海龟潮,海龟也开始卷。有些211高校就招2、3个,光名校海龟的简历就能收到几百份,更别提普通海龟和国内的土博了。虽然知道非升即走的风险,但想进来就得忍气吞声。进校就签合同,合同里把非升即走的条款写得明明白白。所以青椒最后落到要走的那一步,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打碎了牙往肚里吞。于是非升即走得以顺利推行。
就是这么个过程,直到搞了非升即走后,才知道学T大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学得来的,自己的学校几斤几两不知道么?诶,就是不知道,盲目的照搬,有些高校的非升即走已经完全被玩坏。非升即走搞到今天似乎也难逃以往那些考核制度的厄运。
回顾过去30年,整个就是个蝴蝶效应,当时的网大可能完全想不到,就因为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发布了一个高校排名,就搅动了高校江湖的风浪,把高校推到变革的快车道,干了教育部一直想干但没干成的事。在那之前,高校几十年如一日的大锅饭,就连教育部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改变,因为就连教育部自己还吃着_大_锅饭。但历史的车轮一旦启动就很难停下来,并且会疯狂滚动。这么些年大学的变革,变来变去,无论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论文,大学早已经沦为论文的工厂,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论文,已经没几个老师还能坚持把主要精力花在教学上了,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加上非升即走这么一搞,大学在背离教育初衷的道路上又跨了一大步。
TMD,一堆敏感词,发了好多次才发出来。
【 在 anatars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到底是怎样演化到今天这个局面的?
: 这岗位没有高收益高风险的说法,工作重要性(大部分)不值一提,岗位吸引力也没有很强。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9Gen」
--
修改:NiuSongFan FROM 106.37.8.*
FROM 106.37.8.*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是不到20年前,高校教师哭诉进高校待遇太低。
: 那怎么办呢?本来应该是很简单的提升待遇。
: 但是我们郭嘉是很聪明的,把议题从 高校待遇太低 变成了 年轻人待遇太低。
: 议题变了,然后就只用提升年轻人待遇,可是只提年轻人待遇,“老人”不高兴。
所以就加个条件,待遇提升,考核要求也提升。然后就飞升寄走了。
故事虽然编得好,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非升即走实施后,高校教师依然还是在哭诉进高校待遇太低,风险还大。所以是在非升即走几年后高校又搞了个双轨制,一边搞年薪制提高待遇,一边维持老体制的待遇,老体制的人如果想转年薪制就按年薪制实施考核,如果不想转就维持原来的考核办法。
也就是说,双轨制搞年薪制提高待遇是发生在非升即走之后,所以提升待遇并不是非升即走的起因!
--
FROM 106.37.8.*
我只需要说:你懂个屁!
都不用再多说啥。
【 在 quaut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学凭什么认为自己是体制内?
: 属于义务教育还是公务员?
: 大部分大学老师说白了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
: ...................
--
FROM 106.37.8.*
你懂个屁!
【 在 dgfu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跟公务员比,
: 光子女入托、入学、安排工作三样,
: 公务员就秒杀老师,即使他们工资条的收入只有老师的十分之一。
--
FROM 106.37.8.*
高工资不是非升即走带来的,是年薪制带来的。
老人想拿高工资也可以转过去,转过去后就实施年薪制的考核方案。
考核不过也不像非升即走那样非得走,只是降级。
但就没几个老人愿意转过去,所以就知道为什么非升即走之前的那种激励制考核办法行不通了吧。
【 在 Milani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升即走的前提是高工资啊,一般都是编制内2倍收入以上
--
FROM 106.37.8.*
若是飞黄腾达,当副校长校长甚至是到正府当官都可能。
若是倒霉悲催,当阶下囚也不是不可能。
无非都是天地人。
【 在 rang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校行政岗待遇和机会咋样?是不是处长到头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06.37.8.*
那只是你以为。
校情不同,不同学校的非升即走政策有不同很正常。
就连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学校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 在 gees 的大作中提到: 】
: TP和几个新体制学校的非升即走是舶来品,其他学校搞的那些玩意儿跟美国tenure制度真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挂羊头卖狗肉
:
--
修改:NiuSongFan FROM 106.37.8.*
FROM 106.37.8.*
哪个学校搞非升即走都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 在 mypeony 的大作中提到: 】
: T大好像是两种体质并存
: 有老白兔一直讲师无法被开的
: 也有非升即走的
--
FROM 106.37.8.*
从来都没说解决合同制老师的子女就读。
你连正式在编和合同制都分不清楚,完全就是在搅浑水。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说的是真的,比如南师大附中,南师大老师的孩子上不了
:
【 在 hawk81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荒谬言论从哪里得来,你举几个例子
--
FROM 106.37.8.*
这种个案啥都说明不了,难道就不能是先升上去留下来了,后来考核没过又被撸下来?
你看2014年这事,后来也算是特别情况改了规矩。
《清华讲师方艳华被转岗,教得再好没职称也得走?》
链接发不出来,自己去百度吧。
【 在 mypeo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是同时对新人也共存过一段时间
: 我知道有20年内的老白兔一直没走的
--
FROM 10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