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窦贤康:将大幅度提高优青的额度和数量!
总结高度精准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大力支持大佬,
: 然后大力支持大佬的徒子徒孙,
: 普通没靠山的通通干死
--
FROM 114.241.85.*
你这是“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研之需要一个草台班子,无吊所谓的
: --
: 一位内务人民委员部审判员结束一天的审判工作,回到办公室,突然独自大笑起来。 对面办公桌的同事奇怪的问道:“有什么好笑的事吗?” “是啊,”审判员用手帕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哦?说来听听?” “你疯了吗?!我刚判了说这笑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Max」
--
FROM 117.185.165.183
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 在 worm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窦主任的水平还不如农村里随便一个村长的管理水平。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Max」
--
FROM 180.111.38.*
从80年代“科学的春天”开始就烂掉了,主要是小镇做题家都是萨比读不出来味道。
这个科学的春天要树立一批典型,发了一批郭嘉科学奖,
然后这些得奖的人就是第一批吞没了其他人功劳的学阀,以前是教研组10个人做的功劳,
都堆在教研组长头上,这样比如说,某大吧,得个郭嘉将,领奖人是教研组长,
学校多了一个奖项,皆大欢喜。
然后假如 贵校比较老实,没有堆砌,教研组长也没得奖,贵校也两手空空,皆不快活。
后来就都会了。然后就是第二批第三批成长壮大,直到现在全是
【 在 worm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Max」
--
修改:carbon FROM 117.147.26.*
FROM 117.147.26.*
其实屠的诺奖争论就由此而来。当时国家定的不是屠,当院士的也不是屠,然而外国人定的是屠。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80年代“科学的春天”开始就烂掉了,主要是小镇做题家都是萨比读不出来味道。
: 这个科学的春天要树立一批典型,发了一批郭嘉科学奖,
: 然后这些得奖的人就是第一批吞没了其他人功劳的学阀,以前是教研组10个人做的功劳,
: ...................
--
FROM 180.111.38.*
外国人没有中国这么多花花肠子,或者说中国智慧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屠的诺奖争论就由此而来。当时国家定的不是屠,当院士的也不是屠,然而外国人定的是屠。
--
FROM 117.147.26.*
估计将来要完犊子了,学阀遍地
【 在 sn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窦贤康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只要经费允许,我们还会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他说:“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
: “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和土壤。比如松茸,要在云南的森林里长。”潘建伟补充道,“青年人才成长也一定要给他比较好的环境,让他安心、专注地进行研究。”
: 打造良好的科研文化,培育助力青年成才的科研土壤,离不开健康的评价机制。
: ...................
--
FROM 223.104.3.*
这个戏精啥时候抓啊
【 在 sn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窦贤康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只要经费允许,我们还会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他说:“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
:
: “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和土壤。比如松茸,要在云南的森林里长。”潘建伟补充道,“青年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DA-AL00」
--
FROM 219.246.59.*
从时代背景看更好一些
当时的情况当时的zheng策
现在的zheng策似乎和现在的情况略有不符
比如科研人员明显增多,水平也有所提高,
又面临职称问题
而策lue却是资源被集中到阀门
阀把控资源,阀的学生拿资助,
阀学生的学生拿资助
(yuan士,杰青,优青,博士生)
阀门的成果又不像80年代那么说服力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80年代“科学的春天”开始就烂掉了,主要是小镇做题家都是萨比读不出来味道。这个科学的春天要树立一批典型,发了一批郭嘉科 ...
--
FROM 111.21.196.*
才知道优青居然是基金委管。
【 在 sn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窦贤康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只要经费允许,我们还会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他说:“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
: “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和土壤。比如松茸,要在云南的森林里长。”潘建伟补充道,“青年人才成长也一定要给他比较好的环境,让他安心、专注地进行研究。”
: 打造良好的科研文化,培育助力青年成才的科研土壤,离不开健康的评价机制。
: ...................
--
FROM 222.12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