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博士研究 硕士研究生进中小学
什么认知,
郭嘉就不靠这些人好吧,
都出国了不回来了也没意见
【 在 jin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开始不就是那几个王牌中学招清华北大毕业生么,国家想培养这些人去搞科技,结果他们去抢师范生的饭碗,师范生拿着补贴上大学,本来是要教书育人的,然后没饭碗
--
FROM 119.112.122.*
高中分流才是大杀器,人口适当减少是基础作用,技术替代是大背景
【 在 HLWJSJ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量不大,但类似的信息如进村官、进中小企业、进中小学等等,已经变得寻常。
: 他们既然如此,本科生或普校研究生就业可能更为困难。
: 不知道总人口减少是否有利于缓解这种状况。
--
FROM 36.112.177.*
扩大消费才是根本,
国内海边连游艇证都办不下来
【 在 stoney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中分流才是大杀器,人口适当减少是基础作用,技术替代是大背景
--
FROM 192.102.205.*
清北本科生一年也就招4000左右,但是博士地话,应该是过了5000的,尤其清,可是奔着7000-8000去的。招的时候就可以奔着廉价劳动力去的,即使在经济很好的情况下,就业前景也是没那么乐观的。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更多。现在好点的东部省会高中都能招到清北博士。而且清北还在扩招。很多学校新招的老师一半以上985
:
--
FROM 218.26.34.*
僧多粥少,饼太小
【 在 HLWJSJ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量不大,但类似的信息如进村官、进中小企业、进中小学等等,已经变得寻常。
: 他们既然如此,本科生或普校研究生就业可能更为困难。
: 不知道总人口减少是否有利于缓解这种状况。
--
FROM 39.144.139.*
是啊。哪有那么多科研岗位。而且有一万每月的工作让人家去干五千的也不符合客观规律。
【 在 qjxl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本科生一年也就招4000左右,但是博士地话,应该是过了5000的,尤其清,可是奔着7000-8000去的。招的时候就可以奔着廉价劳动力去的,即使在经济很好的情况下,就业前景也是没那么乐观的。
:
--
修改:zfbdcyj FROM 210.29.134.*
FROM 210.29.134.*
本质是从本科到博士都太水,自己知道驾驭不了学术圈或工业界的竞争,转头向下求生。
--
FROM 223.102.87.*
不要只看表面 陷入直线型思维模式 这事儿可能会取得意外的效果
类似于给爱因斯坦某个专利局小职员的岗位 让刘慈欣去山里守着水电站 工作相对轻松 工资能生活 一万个清北毕业生去了 底子不坏 心气还在 闲时又太多 其中如果觉醒那么几十个人 就可能出炸裂级的成果
【 在 HLWJSJ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量不大,但类似的信息如进村官、进中小企业、进中小学等等,已经变得寻常。
: 他们既然如此,本科生或普校研究生就业可能更为困难。
: 不知道总人口减少是否有利于缓解这种状况。
--
FROM 111.8.143.*
人家是向上。中学老师比学术圈地位高的多。比工业界也好的多。
【 在 Pcpop2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质是从本科到博士都太水,自己知道驾驭不了学术圈或工业界的竞争,转头向下求生。
--
FROM 210.29.134.*
不是人才多了,也不是就业机会少了,是发学历发的太多了,对比一下近10年硕士、博士学历发放数,太水了
外国一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中国带几十个,整的跟传销似的,所以最新最底下的一层传销人员就是死
就业机会肯定是比10年前多的,只不过多的赶不上滥发学历的速度
【 在 feitian945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本质上不是人才多了 而是就业机会少了
: 如果大饼做的很大 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 再一个就是 现在加班太狠了 本来2个人 3个人干的活 让一个人加班加点的干 那就导致另外2个人失业了
: ...................
--
FROM 58.1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