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知乎上的这个提问“二氧化碳能中毒?我记着化学上说二氧化碳不能使人中毒?”。
还有一些网友也在反馈化学课上老师教的“二氧化碳不是有毒气体”。
这是前一贴“二氧化碳不会引起人体中毒”这是老版中学化学课本的谬误吗?”上的内容,当前基本可以证实中学化学课本对二氧化碳的描述为“无毒气体”。在此认为该描述存在很大的误导性。
1、有检索到参照“指定重量范围的大鼠作为实验动物,1小时时长的空气中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有毒气体、剧毒气体定义数据。有毒对应200ppm且不超过2,000ppm,剧毒对应200ppm或更低的。
按照这个定义方式,二氧化碳被归为无毒气体可能是当前或老版中国、美国化学教科书都存在的情况。
但是“只谈短期超标剂量,不谈因与人体接触时长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长累计超标剂量,也同样不科学甚至相当不科学”(这是我说的),这点也务必需要引起重视,解释如下。2、“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占空气7%-10%时,仅仅15分钟就可以使人意识丧失,超过10%浓度时可以直接导致死亡”,这是我自行检索的部分资料(与非常权威学术论文的数据不会多大偏差,可再自行对照)。假设大鼠半数致死浓度需要3%(大鼠重量比人小很多),那么对应30000ppm*1小时。生活中接触的超标二氧化碳时长(比如夜间睡眠环境下)往往要远远大于其他有毒/有害气体,这里暂不考虑不同气体的基底承受浓度不同而直接换算(考虑基底承受浓度要更科学,需要分别扣去相应数值;以二氧化碳来说,参照“实验证明,750ppm是不会影响睡眠的二氧化碳浓度上限”观点的话,人体睡眠时对应750ppm,相应的超标二氧化碳累计时长需要放大几倍,并不影响结论)。
夜间平均浓度1500ppm二氧化碳(夜间睡眠环境二氧化碳达到1500ppm并不难做到)接触时长累计超过20个小时,那么就相当于吸入一小时的“按上述定义有毒气体的最低浓度”有毒气体了(30000ppm*1小时)。20个小时也仅仅相当于2个或3个夜间睡眠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最容易接触的达到或超过有毒气体时长累计剂量的气体,应该就是“超标二氧化碳”了。
(注:1ppm为百万分之一简写。)
如果认可上面分析,那么对于超标二氧化碳等人体代谢十分容易接触的几种气体,应该尽快地重新审视相应有毒气体标准才会更科学,旧标准不考虑容易接触时长带来的累计剂量因素反而“不科学”吧。同时,就不单单是中国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误导性问题,还包括旧标准(或者西方旧标准)制定的“滞后性”、“不科学”问题了。※ 修改:·xpu 于 Jan 6 00:00:22 2025 修改本文·[FROM: 120.33.185.*]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20.33.185.*]
修改:xpu FROM 120.33.185.*
FROM 120.3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