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院士黄维:借“新春第一会”东风,促江苏柔性电子产业腾飞
他在至少8所大学(现在可能10+)受聘,建立了很多团队,每个团队都给他发通讯作者论文,尤如大兵团;恰巧他与淮海被俘的国军第12兵团司令同名,所以常被揶揄。
揶揄归揶揄,黄维实力是很强的,发表约3000篇论文,平均每月6篇,是全球高被引学者,被引43000次。他还拥有800多项专利,其团队成员很多获得杰青长江和四青,乃是民心所向。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等学术荣誉。
对于院士的批评,我们需理性看待,不要被舆论牵着走,毕竟院士是“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是指南的制定者、关键项目的评审专家。
【 在 c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人到底干了啥?咋这么多人骂他?
--
FROM 59.77.43.*
咱不是这个方向的也不懂啊,但是肯定给出版业、教育业、房地产都做了不少贡献。
而且成果不就是拿了多少项目、帮国家花了多少钱、培养了多少帽子人才、发了多少论文么,现在对成果的定义就是这样的。您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突破技术瓶颈、产业创新,那是一部分企业要干的事,院士已经仁至义尽了
【 在 G1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了这么多资源,获得了这么多荣誉称号,培养了这么多青年人
: 反过来问一句,到底给产业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 有哪项技术被应用推广了,突破了行业的哪个技术瓶颈,真正实现了科技驱动产业创新?
: ...................
--
FROM 59.77.43.*
成果指标是多元化的。需要交付样机的是重大仪器项目,其它的都是看指南,完成得怎么样、对业界有多少贡献是很主观的,客观指标就是那些。你看媒体宣传的是哪些,哪些就是完成得最好的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他们申请的项目,不都写着技术攻关成果交付吗? 咋又成了培养人才了。
--
FROM 59.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