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打破校史,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多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2025年1月29日,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3个国家1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发现了中美草原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并揭示了响应机制。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长期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兴国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elinda Smi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顾倩博士为共同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为第一单位。据悉,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多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
北京林大2025年1月才发第一篇Natature,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发Nature/Science/Cell很容易?
北工大2024年1月4日也才发第一篇Nature:
1月4日,《Nature》刊发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晓东教授团队研究成果“Negative mixing enthalpy solid solutions delive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这是北京工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的首篇论文
--
FROM 117.129.65.*
据南通大学消息,2025年2月19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支小飞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Nociceptive neurons promote gastric tumour progression via a CGRP–RAMP1 axis》(感觉神经元通过CGRP-RAMP1轴促进胃癌进展)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官微介绍,这是南通大学、通大附院首次以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上发表研究型论文。
--
FROM 117.129.65.*
东北大学
2023年9月13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东北大学左良教授团队、秦高梧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陈星秋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结果,论文题目为“Flatband λ-Ti3O5 towards extraordinary solar steam generation”。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波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左良教授。这是东北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实现历史性突破。
--
FROM 117.129.65.*
2023年7月27日,安徽大学朱满洲教授与陈爽副教授报道了配体保护的金属纳米团簇(LPMNC)可以作为波导,具有强、稳定和可调谐的发射。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Ligand-protected metal nanoclusters as low-loss, highly polarized emitters for optical waveguides”发表在Science上。
该篇论文是安徽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实现了科研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是重大科技原创成果。
--
FROM 117.129.65.*
中国人民大学
2023年5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于伟强课题组和俞榕课题组、美国波士顿大学Anders W. Sandvik课题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世亮课题组等合作,发现了一种超越朗道相变理论范式的新型量子相变现象,即解禁闭量子临界,并首次给出了解禁闭量子临界点附近量子临界行为的确凿实验证据。相关成果以“Proximate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in SrCu2(BO3)2”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该论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
--
FROM 117.129.65.*
长安大学
2022年8月17日,由长安大学刘云焕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瑞士光源等5个国家、9家单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对陕南寒武系幸运阶(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Saccorhytus)进行深入研究后的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题为《皱囊虫(Saccorhytus)是一种早期的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Saccorhytus is an early ecdysozoan and not the earliest deuterostome》 )。长安大学刘云焕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长安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这是长安大学建校以来第一篇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首次发表的长文article,实现了零的突破。
--
FROM 117.129.65.*
华东理工大学
2022年4月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Reconstruc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为题,在线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田禾院士和英国利物浦大学Andrew Cooper教授基于动态化学构筑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张维伟为论文第一作者,朱为宏教授和Andrew Cooper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这是华东理工大学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
FROM 117.129.65.*
这就是版上推崇的工程实机成果啊,不是灌水。
@carbon @victd @G1001
【 在 qikule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1月29日,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3个国家1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发现了中美草原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并揭示了响应机制。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长期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兴国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elinda Smi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顾倩博士为共同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为第一单位。据悉,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多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 ===========
: ...................
--
FROM 219.133.23.*
不是"中美草原"
原文是"比较了欧亚草原和北美草原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旱敏感性"
是在国外做的研究,回国发成果?
【 在 qikule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1月29日,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3个国家1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发现了中美草原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并揭示了响应机制。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长期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兴国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elinda Smi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顾倩博士为共同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为第一单位。据悉,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多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 ===========
: ...................
--
FROM 59.66.101.*

领导不管这些,只要第一篇,第一单位,不管你哪来的,都是载入校史
【 在 topjo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中美草原"
: 原文是"比较了欧亚草原和北美草原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旱敏感性"
: 是在国外做的研究,回国发成果?
: ...................
--
FROM 22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