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下我是怎么打分的。因为关乎自己名声且精力尚可,倒也还没有到假手于人的地步,透明小咖,还是亲力亲为自己看的。先说结论,目前为止没有给过C。
看的流程如下:题目-摘要-目录-全文粗看-技术路线图-读研期间成果-核心章节(细看)。
首先题目要对题,不能太过空泛和庞大以及有歧义;摘要要精炼通顺,把研究方法、内容和结果表述清晰;目录看论文的整体框架,逻辑和结构一定要理清楚,要相互关联,要层层递进或者平行关系。
这里提一下工作量,硕论若是凑不出两章以上的核心章节,工作量是不达标的。核心章节篇幅不能太短,图和表要丰富。技术路线图,画得漂亮,很自然很高级的话,是加分项。
读研期间成果,如果期刊档次高,是加分项,因为有高水平期刊给你背书了,审核专家何德何能去挑刺?
创新点,硕论要求是有限的创新,一般不会因为创新点这一点不行去挂掉。看工作量大于创新性,这里一般我会为了彰显自己的学术水平,评价下创新点的缺点或不合理性,写上哪里还有待加强(不影响评分,只是不表扬罢了)。
最后是参考文献,看一下有没有烂期刊和专著,我都要求学生不要引用其他学位论文D。绪论里研究背景,必须要有国外研究前沿,外文期刊,没有是减分项。
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给A相对谨慎,给C或者D绝对谨慎。原因很简单,盲审意味着素不相识,没必要为难学生,而且给出C或者D是要负责任的,且在审核意见中必须用证据来支撑这个不合格的评分,后面学生若申诉也会是麻烦事,所以一般论文只要不是太离谱(比如工作量实在不够),不能判断明显的抄袭,没有明显的数据造假,没有犯基本的原理性的错误,就不会给C、D。
最后顶着锅盖说下,越是研究方向相差较远的,越容易给过。毕竟隔行如隔山,审核意见写得太离谱会贻笑大方。
--
FROM 121.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