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原理样机到量产机的过程,谈高校的能力范围
从原理样机(Proof of Concept)到量产机(Mass Production Unit),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通常会经历如下几个关键节点(阶段):
原理样机 → 工程样机 → 工程验证(EVT) → 设计验证(DVT) → 生产验证(PVT) → 量产机(MP)
高校搞原理样机是可以的,如果有青椒实践多,干到工程样机也是可以的。但是高校没有工程师工艺师,往下就很难走了。 因为很多可靠性耐久性的设计,降成本的设计,还有工艺的问题,你不懂。要交钥匙给别人,有时候甚至他的各种供应商的来料特点,你都要考虑。在产线要磨合很久。
不谈工艺和工程经验问题,即便是时间,对于高校老师也是耗费不起的,后面很多擦屁股的事情,扎进产线一年两年,又不好写论文,对评职称和拿基金是很不友好的。
要和别人谈项目,就要讲好到工程样机,不要为了贪图小利。瞎拍胸脯,这全搞定,那全搞定。
高校不擅长技术攻关,现在郭嘉也知道,以前把攻关项目给高校,做的一地鸡毛,现在这些项目都给企业院所,不给高校了,除了基金委(技术攻关也水论文交付)。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一、原理样机(Proof of Concept, POC)
目的:验证技术是否可行,核心功能是否实现。
二、工程样机(Engineering Prototype)
目的:工程实现可行性评估,以工厂现有设备和工艺能够加工出来(不是靠实验室精雕细刻),解决可加工性问题,解决架构化模块化问题。
三、测试样机(Testing Prototype / EVT:工程验证阶段)
目的:验证工程设计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设计验证样机(DVT:Design Validation Test)
目的:确认设计已满足规格需求,准备进入生产。
进行全流程功能、性能、稳定性测试。最终设计冻结(Design Freeze),进入试生产准备。
五、试产样机(PVT:Production Validation Test)
目的:验证量产流程、工艺、供应链可行性。
使用量产模具、正式BOM、真实供应商渠道。检验产线能力、良率、工序流程。可在小批量(如几十到几百台)范围内试产。
六、量产机(Mass Production Unit, MP)
目的:正式进入市场,规模化交付。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说的很对,正在带人创业,转产品,感触雷同
--
FROM 39.144.153.*
可靠性耐久性的设计,你都没在产线呆过,没搞过工艺,都不知道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件,不知道他的原因,你怎么做可靠性耐久性设计?
降成本设计,你都没设计过产品,不知道这个改动,那个改动,会不会影响性能和可靠性,没见过售后的千奇百怪的故障, 你怎么做?
这些都不是高校的强项。 所以高校老师不要瞎拍胸脯。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连讨论点问题都要带英文,这样鹦鹉学舌能干啥,还侃侃而谈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原理样机(Proof of Concept)到量产机(Mass Production Unit),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通常会经历如下几个关键节点(阶段):
:
: 原理样机 → 工程样机 → 工程验证(EVT) → 设计验证(DVT) → 生产验证(PVT) → 量产机(MP)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40.*
【 在 yangskyhig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连讨论点问题都要带英文,这样鹦鹉学舌能干啥,还侃侃而谈
对人不对事。理屈的表现。
我是真在企业干过不少时日的,在生产线修产品电路板都修了一年,不修的话,工艺也搞不好,千奇百怪的故障都见过。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对的。。。蹲在车间里调试设备,我真的不喜欢、不感兴趣。。。研究生也不愿意。
我前面做的一台小设备,图纸、软件都给企业得工程师了,奈何他没动力完全接手,企业老板是很高兴。
--
FROM 125.119.6.*
本椒能做到三,后面实在没那个时间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原理样机(Proof of Concept)到量产机(Mass Production Unit),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通常会经历如下几个关键节点(阶段):
: 原理样机 → 工程样机 → 工程验证(EVT) → 设计验证(DVT) → 生产验证(PVT) → 量产机(MP)
: 高校搞原理样机是可以的,如果有青椒实践多,干到工程样机也是可以的。但是高校没有工程师工艺师,往下就很难走了。 因为很多可靠性耐久性的设计,降成本的设计,还有工艺的问题,你不懂。要交钥匙给别人,有时候甚至他的各种供应商的来料特点,你都要考虑。在产线要磨合很久。
: ...................
--
FROM 183.2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