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公众号吐槽某国产期刊关系户横行
不一样。我发现国外的杂志第一次发的时候特别容易。感觉有新手保护期。而且每期都有一些明显的新手的文章。国内现在基本上都是有大佬名字的。其实国内期刊要想真正的把名声搞好,也可以这样。每期拿出几篇版面来给没有背景的人。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外也这样
: 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哪个行业都不能免俗,其实当年提倡国际SCI的一个初衷也是这个
:
: ...................
--
FROM 117.89.221.*
杂志本来即使靠声誉。声誉这东西就是没啥证据的。但是国外支持新手还是有些明显的措施的。比如有些杂志会给所有作者都别有不超过5年的文章发奖。
【 在 Avogad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编辑说的一点对,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都是臆测。期刊名换成Science也适用。
:
--
修改:zfbdcyj FROM 117.89.221.*
FROM 117.89.221.*
大家说的是现在,不是若干年前。现在的期刊和以前的可以算两个期刊,从定位,到编辑,到收稿发表原则都换了。
【 在 Avogadr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倒是。学术期刊就是一点一点积累出口碑的。
: 我若干年前发过一篇science bulletin,当时没觉得对我这种小课题组多难。刚刚搜了一下,发现拖了这个期刊影响因子的后腿了。在网上说几句这个期刊的好话,权当心安。
:
--
修改:zfbdcyj FROM 117.89.221.*
FROM 117.89.221.*
是的。 其实很多人没搞明白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不是说大佬发文有优惠有问题,而是要给普通人发文机会,这是两个问题。国外的杂志是有意识的留出版面给编辑完全不熟的人的。国内这个往往说是支持年轻人,其实是给的大佬手下的人,甚至一些优青杰青也被认为是年轻人。这样就没有任何版面留给编辑不熟的人。这和基金评审的问题都是类似的。就是表面上很公正,其实把普通人的堵的死死的。因为评审都是主观打分。编辑或者基金委流程搞得再好,实际上还是都是关系户。
其实一个杂志能留出1/3的版面给编辑不熟悉的人,2/3给大佬或者约稿,就感觉不到关系户了。
【 在 alwaysfain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咋说呢,哪里都不能免俗。但国内都是江湖,没有底下小白的生存空间
: 外刊虽然也有圈子,也有江湖,但可以给机会,不像国内大佬们筑墙,堵得死死的
--
修改:zfbdcyj FROM 117.89.221.*
FROM 117.89.221.*
不一定。普通人量大。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通人引用率低
: 难怪不爱引用
:
--
FROM 117.89.221.*
量大里面就有引用高的。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大有毛用,你发个帖子,回帖数了了
: 大佬发个帖子,首先课题组点赞,然后学院点赞,同行点赞
: if就上去了
: ...................
--
FROM 117.89.221.*
你说的是国产杂志的第二个问题。伪造if。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大有毛用,你发个帖子,回帖数了了
: 大佬发个帖子,首先课题组点赞,然后学院点赞,同行点赞
: if就上去了
: ...................
--
FROM 117.89.221.*
所以大家发国外的好杂志了啊。这不就是大家说的问题?普通人的好文章一样很好,引用率高,但是国产杂志不要。宁可发学阀不好的文章。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去发低档次的
--
FROM 117.89.221.*
所有人的引用率都是大体满足指数衰减的。不是学阀的人的好文章引用率也很高。学阀的普通文章引用率也不高。更别说现在国产期刊的很多引用都是操作出来的。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也,学阀的论文引用率高,就跟你现在要发NS,你的references最好哦都是ns
: 要是引用prx什么的,大盖驴拒稿
--
FROM 117.89.221.*
其实这些倒不重要。大量期刊都有专职编辑。真正的专职编辑的好处是可以摆脱学阀控制。
【 在 tangzi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纳闷了,一群宅在屋子里,脱离教学一线的编辑,懂个鸡毛的最新科研。
--
FROM 117.8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