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体制没体制,要经费没经费。
一个大学几百上千个实验室,校级的一般也就2-3人管理(清华算有钱有人,目前是大陆实验室管理最好的),到学院基本都压在实验室安全秘书,各实验室负责老师多数是学生导师,重心科研上;即便有专职实验室教师,他也没那么权利。
北交大事故,学生都闹到环保局了。实验室管理教师我不相信他没提醒过反映过。
最后出事了,他也被追责。
我们学校院级实验室管理老师在学院年终考核,基本都是靠后。
有一年有个老师学院考核倒数第一,直接闹到学校要求更换岗位。但是没人愿意接,最后还是他继续做。
实验内容比企业实验室复杂多,基本都是“探索”,加上学生流动性大,管理难度是企业的N倍。
这种大环境下能管好,那才是奇迹。
企业比高校更容易出成果,实验室管理只是很小一方面,高校科研和实验延续性差应该是主要。
博士顶多6-7年就毕业了,一个课题也不能放好几个博士,这样毕业都成问题。
而且博士硕士毕业了,他的研究成果很可能就断了。
和企业团队、延续性、有持续性经费支持的科研和实验,根本没法比。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国内高校的专业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 相反,企业公司工厂的实验室管理的非常规范,监督到位,这也能解释为啥高校不出成果,出成果的都是企业。
--
FROM 123.1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