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就几何原本主要思想体系而言,古希腊极可能是全盘抄袭古埃及
有兴趣的跟帖留言,后续本人列出一些相关证据。
以前也很多人怀疑并发表文章过,我这边主要从数学角度解释“大金字塔”如何做到两个重要天体数字误差均控制在1%角度来阐述“古埃及环境而非古希腊环境更可能是诞生超精确数及几何沃土”,原先这个角度的文章还属空白。
--
修改:xpu FROM 117.28.3.*
FROM 117.28.3.*
我这边给下我发现的数学上的证据(这部分在数学界方面应该属比较新颖的证据)。
全文可知乎上检索如下标题:对“《几何原本》主要思想体系应该在古埃及大金字塔建造前后就已形成,古希腊人极可能只是抄袭者”的论述,主要基于“1%内精度控制逆向”及“数学史分析”角度”。
【 在 vinb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证据?
--
FROM 117.28.3.*
主要观点如下(全文较长,有兴趣者建议查看知乎,这边全文上传往往会碰到关键字审查):
一、“大金字塔”建造意图就是北半球特殊天体数值等比例缩影的可能性极大(存在非常强的强证据,涉及两个极为重要天体数据精度都控制在1%以内),后面整个古希腊(乃至整个古欧洲)时代相对这时的古埃及来说,在与“几何与超精度数”息息相关的两个极为重要天体数据精度控制上反而存在巨大退步!
二、笔者认为可以从“数学史分析”角度说明如下几个当前数学界(基本)未意识到的新观点,并就此展开阐述(以下2.2等编号是原文中的编号)。
2.2、《几何原本》(笔者更愿意称为“几何及超精度数原本”)主要核心思想在“大金字塔”建造前后应该已经形成了。
2.2.1、这批古埃及人当时已经能肯定“地圆说”(或“地球说”),而能否定“地平说”了 这部分比不肯定“地圆说”的数学家更容易诞生“推导演绎”的“五条公设”推导平面几何的思维(乃至否定地平说是后者思维的必须条件,面对反直觉的“天体数学”时)。 这批埃及人在设计建造北半球特殊指定数字倍数的缩影,可以肯定他们肯定“地圆说”而非“地平说”,这在同时代也是异常超前的。
2.2.2、超精度的控制基本可以肯定当时能“证明勾股定理”
为了保障累计测量加计算的误差精度在1%以内(甚至单项计算误差要千分之一内;就包括北纬30度相应的高度角邻边长度的精度确定,“根号3”跟不使用“根号3”精度把控上将“天差地别”,还有其他高度角选择上也需要借助“证明勾股定理”才能保障小数点后面三位的准确;这几个地方精度控制需要依赖“证明勾股定理”在当时乃至现在基本没办法绕过) ,可以肯定当时能“证明勾股定理”(而不仅仅是不加证明直接使用的方式)了。
2.2.3、“穷竭法”当时极可能就出现了
大金字塔北纬30度(逼近北极星30度高度角的理想选址)的选择及其为了控制“直线代替相同夹角圆弧”的精度(类似中国古代割圆术的方式),说明当时存在着“穷竭法”的起源了。而如果需要用到北纬15度的精度控制(直接或间接),就能肯定“穷竭法”准确精度控制在这批埃及数学家已经用的很擅长了。
进一步地,pai取值的精度控制为了达到小数点后三位(pai多次用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准确只能保障单次“三百分之一”的准确性,多次使用单pai带来的累计误差很容易超过限定范围;故而这边认为当时能达到三千分之一或类似程度的准确性),通过“穷竭法”来实现应该也是最贴近本源思想的数学方式。
2.3、得到结论
笔者精力很局限,本篇数学史分析及猜测方法分析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后续我想数学学术界感兴趣者可继续从事以下挖掘:1、《几何原本》中最重要五个或十个思想的提取,并与这批古埃及人掌握数学水平的猜测做比对,力图增加这部分证据;2、通过数学考古史,对古埃及人当时就知道25920该重要天文数字的猜测进行多角度的核实,如得到证实这肯定是一个非常超前也非常重要的证据。
【 在 vinb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证据?
--
FROM 117.28.3.*
你可以看我这部分探究的全文,“大金字塔”应该非常明确的就是北半球的特殊天文数字(北极星大回转周期年限)的缩影,长、高误差都在1%以内,还有好几个角度都能控制误差在1%以内。能做到这么精确的长度及角度误差控制,而且基本每个重要数据都做得到,中间用到的“勾股定理”就不是猜想,而需要将其证明下来才有办法做这样多次的超精度数的误差控制(当前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继续征集乃至重新挖掘古埃及天文考古学方面的证据)。
可以认真看下我知乎发表的全文,也欢迎就全文点评发表反馈意见。
【 在 dqx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几何命题来源于古埃及,我以为这是常识。系统的从公理的角度统一证明这些命题,应该是古希腊人的功劳。因为为什么需要证明?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说理并不常见,平等的人才需要说理。也即古希腊的公民间说理才是需要的。
--
FROM 117.28.3.*
是我原创的,如果有认识清华或北大数学学院的教授,可以蛮给其看下了。投稿的话当前对我来说比较费劲就是(精力局限,我这几年身体不好),我如果精力充沛的话应该是直接过去清华或北大数学学院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当面探讨吧,这部分说不准还能有经费到“大金字塔”及附近做更详尽的现场考察从而挖掘更多可靠的信物或其他证据吧。
对于“几何原本”的历史渊源我们当前还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当前主流观点认为核心思想是古代欧洲原创的,然而这部分依旧缺乏信史或信物或者其他较可靠证据),这部分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学史探索盲区。
【 在 vinb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分析如果是原创的话,可以考虑投稿,顺便看看数学史专家的意见。
: 最近几年国内对数学史开始重视起来了
:
--
修改:xpu FROM 117.28.3.*
FROM 117.28.3.*
按照当前主流数学史观点,最早证明勾股定理到古代欧洲才出现,但如果“大金字塔”前后时代就能证明勾股定理的话,在数学史中也应该是很震撼的一件事了。
【 在 dqxl 的大作中提到: 】
: 勾股定理古埃及人应该是知道的,古巴比伦人应该知道的更早。不过几何原本重要的不是那些定理,而是把那些零散的定理穿成一条线的想法。
--
FROM 117.28.3.*
第一次数学危机就是“勾股定理”带来的无理数所引起的。
但如果意识到所在地面整体根本就不是平面,而是“球面”(就好像“大金字塔”的建筑意图十分逼近一个极为完美的“北半球”特殊天文数字比例的缩影,误差在1%以内,甚至个别数值在千分一内),那么对于“无理数”的真实存在估计就会认为比较无关痛痒而不至于出现“第一次数学危机”这样的巨大震撼了。
结合很多数学上的证据,我的观点认为“几何原本”主要思想的绝大部分应该要在“大金字塔建造前后”而不是当前主流数学界认为的“古代欧洲的那会儿”(要知道,前者时间比后者时间提前非常多)。
【 在 dqxl 的大作中提到: 】
: 勾股定理古埃及人应该是知道的,古巴比伦人应该知道的更早。不过几何原本重要的不是那些定理,而是把那些零散的定理穿成一条线的想法。
--
FROM 11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