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五四和北京大学校庆纪念日
按这叙述,应该以农历腊月十八为纪念日才对。
既然北大都英文坚持Peking,为啥校庆日不坚持农历呢?
不够自信,崇洋媚外,觉得农历土?
【 在 wahrhei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和五四运动106周年纪念日,也是北京大学建校127周年的校庆纪念日。
: 北京大学的校庆纪念日原本是12月17日,从1953-1954年起改至5月4日,这当然是因为五四运动发源于北京大学的缘故。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但是这两个公历日期均与戊戌年无关。公元1898年6月11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三),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特意写道「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根据学者考证,同年12月30日或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于1998年在《读书》杂志上发文考证,京师大学堂的开学日期是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十八(公元1898年12月30日),后来到壬寅年京师大学堂复校时,选择同一天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即农历壬寅年十一月十八(公元190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作为京师大学堂的主要和直接继承者,很长时间里都是以12月17日为校庆纪念日。
: ...................
--
FROM 223.104.227.*
谢谢指正,确实是冬月十八不是腊月十八。
但你的回复逻辑体系不一致。既然日期因国家改用公立而用公历了,那国家也改英文为拼音了啊,北京的英文应该是BEIJING,不是Peking
为什么不一起改呢?
【 在 wahrheit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农历十一月十八,不是腊月十八。
: 当然用农历日期也可以,但是中国早就已经采用公历一百多年了。现在我们缅怀纪念等伟人的诞辰,也都是用公历日期,而不是农历日期。
: 国内大学的校庆纪念日,也没听说有用农历日期的。这与“自信”“土洋”毫无关系。
--
FROM 60.29.39.*
所以你还是没解决逻辑一致性问题,除了商品卖钱需要延续,你举例的高校不能成为例外,古人云有仙则灵
【 在 wahrheit 的大作中提到: 】
: Peking也是拼音,是邮政式拼音(Postal Spelling System),解放前使用较多。
: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就是邮政式拼音。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是粤语拼音。
: 还有一种是威妥玛拼音(Wade-Giles romanization)。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商标至今仍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例如:中华(Chunghua)、张裕(Changyu)等等。这些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 ...................
--
FROM 60.29.39.*
全国建国前的高校很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英文名字不都跟随国家对校名或汉语拼音的改变而变吗?
【 在 wahrhei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一个历史现象。商标能延续,大学校名自然更加要延续了。
:
--
修改:zhaohongxia FROM 60.29.39.*
FROM 60.29.39.*
好的,历史就历史吧,反正逻辑不自洽连贯。
不是有些改了,而是绝大多数都改了。只有少数没变。也因此,如果改变了觉得对自己好的,就改,觉得不好的,就不改。本质都是利益驱使。
【 在 wahrheit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Peiyang University),1951年才改名为天津大学。
: 确实有些大学在解放后改变了英文校名的拼音,但也有些没有改,如北大、清华等,还有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只能说这是个历史现象了。
: ...................
--
FROM 60.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