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张益唐说自己博士毕业即失业是和导师闹翻了,不写推荐信
给你也一样这么选,只不过你没这个机会而已
【 在 beta756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宁愿去餐馆打工不愿意回国,现在老了反而回国捞钱来了
--
FROM 117.129.59.*
他要能做博后就不用去餐馆打工了,早期留学生都是穷人,家里哪有钱接济他们,哪像现在的小留家里都是富的流油。
【 在 gucas11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候博导的收入可能还不如赛百味,很多人都错过了国内大发展的这段时期,对他们个人来说是挺可惜的。
--
FROM 117.129.59.*
美国正教授的工资也就才8-10万美元,而且暑假的工资要自己经费补贴,如果一个博后再打份零工,那收入应该和副教授差不多,至少是助理教授级别的收入。不过美国一般城市的消费并不高,博后的收入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这边的生物老千都是十几年的博后,一样买房子养老婆孩子。
【 在 gucas11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候博导的收入可能还不如赛百味,很多人都错过了国内大发展的这段时期,对他们个人来说是挺可惜的。
--
FROM 117.129.59.*
2008年千人计划才开始,第一批都是博后,前几批最高的也就是助理教授。要是90年代回国,那至少是院长的级别,那时候国内的收入根本没法匹配美国的收入,那差距是十几倍的。
【 在 beta756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那个年代如果回国也是明星级人物,一般能够直接给教授博导;
--
FROM 117.129.59.*
没人能预测当时中国的发展,就像版上大部分人没赶上房地产红利一样,这些都是马后炮,当时谁能想到今天这个情况。哪里有钱大家就往那走,人之常情。
【 在 ic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师和大发展有啥关系
: 回来能留名吗?
--
FROM 117.129.59.*
那时全北大清华的学生都在上新东方T和G的班,图书管里都是红宝书占座,出国那是TOP2的首选,我认识的几个老师都是借着短期出国培训不回来了,你觉得你能经得住这种诱惑么。当年我知道的清华有的毕业班是整班出国,出不了国的都觉得无地自容。签了好几年的,被拒签10几把的估计你都没听说过。
【 在 gucas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能不能留名,但是78年北大的毕业生,如果一直在国内,现在日子应该过的挺爽的。
:
--
FROM 117.129.59.*
我觉得他挺好,能做点自己喜欢的,除了那几年在餐馆打工有点委屈。
【 在 ic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授不管在哪里挣的钱都是很有限的,除非创业
: 张益唐得到了作为学者的闪光成就,不是多那点钱可比的
: 否则,当什么教师啊
: ...................
--
FROM 117.129.59.*
多的这点钱在国内真干不了啥事,国外教授虽然挣得一般般,但很多资源那是国内无法比拟的,比如运动,高尔夫网球钓鱼基本都是平民化运动,各大国家公园基本上是免费,这些国内是无法想象的。以前那个学校每月交10美元,大学的所有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攀岩,游泳,壁球,篮球,网球随便玩,而且人很少。
【 在 ic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的那点钱毫无意义
:
--
FROM 117.129.59.*
当年TOP2出国的都一样,国内也就那波赶上房地产红利的还行,清华的老师也没赶上,学校的承诺的房子盖了10几年,正好跳过房地产高潮期,老师都闹了好几次了。如果不等学校的房子买外面的商品房,好多老师早就财富自由了。
【 在 gucas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说他们挺可惜的,有才华但是没进入快车道
: :
--
FROM 117.129.59.*
所以国内只能是跟着人家走,独立思维太难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环境。
: 特别是分清楚科学和技术。需要自己头脑的科学,在国外氛围是比较好的,
: 钱不多,但压力也不大,同行之间互相也可以交流,有助于激发想法。
: ...................
--
FROM 117.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