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搞个横向项目好难
近期哪个国家大奖是国企二三本领衔的?我看到的都是知名专家团队啊,现在国企不缺硕博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之前说了好几次了,国企二本三本嫌国家分的项目太多不想做,高校清北海龟青椒没项目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国企三本外包给青椒,给个几毛钱,青椒感激不已,拼命啃硬骨头卡脖子。最后国之重器,国之大奖,全是国企三本的名字在上面,没青椒一点份。
: @victd @carbon
:
--
FROM 106.117.6.*
有挂名吗?参与有啥用啊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参与的员工啊,二本三本多了去了,都有份。
: 你不要只盯着自己很窄的一条线上。
: 清洁工都能劳模,何况国企。
: ...................
--
FROM 106.117.6.*
双方是互相嫌弃,国企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是文章专利。我所知的单位与高校的合作,都是产学研硬性要求的。举个例子,比如需要一个模型,学校就是根据测试数据一通拟合,模型出来了,根本不能用。最后验收还要写用学校模型做出来的
【 在 RAFTPSU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是事实,现在国企既要文章又要专利,那种外协的钱还特别少,TNND,哪一点钱玩个JB,今年有个项目我们做出来了,都没要他们的那一点点骨头哈哈
--
FROM 106.117.6.*
我都不知道你说的哪年的老黄历。企业和高校要求是不一样的,有解决实际问题和产值硬门槛在这。比如我们现在有些方向指标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外了,但是没有工程应用,连报奖资格也没有。技术超前,国外也没有应用。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你们这些象牙塔的青椒太天真,眼光太窄,国企压根不需要什么正经科研成果,随便弄点东西,就能评荣誉奖项,就能分巨大利益。
: 哪像青椒行业这么傻,累死累活顶刊SCI也分不到钱。
:
: ...................
--
FROM 106.117.6.*
十几亿投入?你看一下有多少上亿项目?一个单位一年的纵向经费能有多少?国企里面大部分人收入和社会地位也同样没法和青椒比啊。一个大的工程项目,没有百八十人是搞不起来的。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比如测试的,机加工的,文件管理的,都是参与人员,但没必要都用高层次人员啊。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一年十几个亿的投入,当然会有产出。
: 你是个文盲,给你1000万,你也能雇个草台班子做个玩具出来。
: 何况给你这么多亿,这么多人。
: ...................
--
FROM 106.117.6.*
这个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高校老师确实靠谱,多来现场,帮着分析,钱可以涨的。靠谱的团队会筛选出来,经费会增加很多。这个项目给不了,其他项目会补上的。国家发布项目有时候也是这样,先花小钱发布个预研。谁做的好,下个5年计划一下就翻几倍给你继续做。
【 在 RAFTPS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还说错了一个要求,解决现场问题,然后资金又特别少,你觉得谁会做谁能做?
--
FROM 106.117.6.*
哪有同等条件啊?我做了几千万的项目,对钱一点支配权都没有。只是做一个工作而已,设备购买,物资采购,人员安排,都是按规矩走,你签字就好了。国家就是把我的所有银行记录用放大镜查三年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等条件,国企人员比青椒,爽多了,好混多了,要求低多了。
: 版上青椒一大半都是后悔没去国企。
: @carbon @victd
: ...................
--
FROM 106.117.6.*
天真个毛线,我就在国企干这个的,我们和高校也一直这么合作的。项目里面经费到不了个人手上,所以我压根不在意多给。但是总要物有所值吧,大多数的合作高校老师找个学生糊弄一下就完了,自己都不参与的。做的工程项目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学校参与也能搞定,产学研的要求罢了。但是既然要求了,总得有所贡献吧。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太天真了,现实是,国企瞎糟蹋钱,自己腰包充足,青椒忙死忙活没项目没钱。
: 信他个鬼话,什么做好了就给你钱,都是PUA你们的。他们做不好也照样大把钱。
:
: ...................
--
FROM 106.117.6.*
这个确实有,一开始有些课题和高校还有中科院是同台竞技的,后来就呵呵了。发表的论文指标还不如我们产品水平高。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的郭嘉也不是没有把大把攻关的钱给高校,你高校做的一地鸡毛,现在才不给你们。
: 还好意思嘲笑企业院所的产出和交付。
--
FROM 106.117.6.*
嗯,做事要稳。高校在合规方面没有团队,很多人为了短期利益,做事喜欢灵机一动,不考虑后果,很多人都够进去的标准了。疫情之前有审计专家给讲过高校的各种骚操作,听起来令人叹为观止。真的严格审计,99%的财务合同造假是瞒不过的。
【 在 Day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奉劝你一句,不要觉得一时没事就永远没事,合同是审计工作的重点,那真是一字一字的审,历史合同被审计出问题的屡见不鲜,算了,好言难劝作死的人,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
--
FROM 106.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