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
大概率不会进。因为帽子们优势不是很大。和其他的排行榜比,比如高被引,大团队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和其他指标,比如项目,奖项比,关系人脉比重低。
【 在 PkuClose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进学科评估、排名体系就没用,进了马上就有人开始运作
--
FROM 210.29.134.*
那个年代的统计数据没有吧?
【 在 nike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怎么不算爱因斯坦这些?
--
FROM 210.29.134.*
这个是分领域的。生化环材不占优势。
【 在 Patac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会忽悠些年幼无知没见识的孩子选生化环材贻误一生吧。
: :这个榜单有意义吗?感觉倒是比较客观,都是基于客观数据,很难人为操纵。:当地时间9月19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
FROM 210.29.134.*
那就只有学阀了。人家人多团队大。
【 在 yuw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0.2%还差不多
--
FROM 210.29.134.*
是的。这个榜单尽量去掉了挂名的大团队的影响,但是也挡不住大佬们的团队太大了,王中林还是能排第一。所以取了2%。其实这个榜单已经说明大部分帽子个人水平其实和普通教授副教授也差不了多少,甚至不如。
【 在 founder1980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上了,没团队的985老副教授,帽子全部过年龄了,即便没过年龄,也没人脉没钱去送。感觉就自我安慰一把。2%取的这个比例感觉挺好,再小了那些人物不需要这个榜单证明自己,再大了可能就太水了。
:
--
修改:zfbdcyj FROM 112.20.84.*
FROM 112.20.84.*
所以这个取了2%,而不是其他排行榜的1%,0.1%。而且这个榜单主要是看第一或者通讯,独立的加分更多,像你说的这位肯定能进榜,其他的榜他不一定进得去。至于王中林这种大团队,任何算法,评审你都挡不住人家。
【 在 windring2017 的大作中提到: 】
:
: 能水文章的排名就靠前。我们领域一个美国大牛,开创了一个方向的研究,人家这辈子才带了4个博士生,大多时候是跟外校一个教授合作以第一作者发文章,或者以独立作者发文章。
--
修改:zfbdcyj FROM 112.20.84.*
FROM 112.20.84.*
因为1%一般都是大团队。你看看高被引,绝大部分都是有大团队的帽子。
【 在 band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搞个50%磅单啊,平均水平。
: 不知是不是设计这个2%的人搞的这个数字,刚好可以把他囊括进去。一般不都是1%
:
--
FROM 112.20.84.*
出发点不一样。其他的高被引都是商业机构的,尽量只把大佬搞进去,这样就能让大佬支持。这个只是几个人搞了一套算法算的,至少目前还没想着商业化,当然以后难说。
【 在 zjuzhaoq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这个榜单还是有点东西的。我老板学术水平很高,不过论文只有100多篇(本领域很多资深JQ都三四百篇了)。这种情况下,他能排全球4000多,本领域国内仅次于两位大院士。不知道怎么算的,可能能反应一些论文质量?
:
--
FROM 112.20.84.*
不可能的。没有持续产出,过两年就不是了。而且这玩意儿就是个安慰奖,没啥实际的好处。哪像帽子项目能评职称,拿高工资,那才是吃一辈子。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些人毕业后啥国家级项目没中过,再也没啥大paper,就靠这个能吃一辈子
--
修改:zfbdcyj FROM 210.29.134.*
FROM 210.29.134.*
别人有新文章啊,引用不就更多了?你还是那几篇,自然就被推到后面去了。而且如果一个工作真能持续引用几十年,不被新的工作压下去,我觉得吃一辈子也没啥,比帽子项目更能说明水平,然而现实中是吃不到啥的,不如跑关系拿个帽子,那才是吃一辈子。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就是看引用率嘛?以前发的paper老有人引用不就得了
: :
--
修改:zfbdcyj FROM 210.29.134.*
FROM 210.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