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现在的大学课堂,何止是发霉
高等教育,原则上说,老师自己懂了,然后照本宣科地讲下来,就达到了教学要求。剩下的,学生不会,那是学生的事,高等教育从来不是靠老师喂养,学生才学会的。是老师提纲挈领,引导一下,重要的讲讲,剩下的学生自己去搞定。本科生自学比例低些30-50%,研究生70%以上得自己学会。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啥?
:
--
FROM 111.197.237.*
谬论,不能因为科技进步了,就觉得理工科的基础东西老了,没意思,甚至不重要。人能从躺着就变成会跑了?基础就是基础,不能逾越,该走的过程就得走。非要跨过这些阶段,那就不要在自己的文凭上安这个专业的名头。另外,弱化基础,那大学要学些啥?基础课都弱化,专业课更完蛋,学了半天到底想干啥?难道是管理?如果是管理,也可以,就得冠以***管理专业方向,这样也不是不成,别人一看也就明白了,肯定不是领域内的专家。
【 在 lmao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工科基础课讲的都是两百年前的东西,老的不能再老了,还有什么新意呢?而且还难学,一堆堆的公式需要推导,图都没几个,怎么可能吸引学生,厌学已是普遍现象。现在的教育体系需要大改革才对,对学生评价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都需要根据本校情况实行多元化,差异化管理。
--
FROM 111.197.237.*
你没看我说的前提,是老师懂了的情况下,他照本宣科,是没任何问题的。国外几十年上百年都是这样培养高等人才的,老师课上把要将的讲了(干脆都可以叫做念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剩下是学生的事,不会的自己想办法搞懂。我周围有从美国回来的大教授,他说在美国上课比在国内轻松多了。国内还搞什么学生评教,这让当年半学期退课了二分之一的传奇大佬费曼情何以堪。费曼倒是另辟途径,自己弄个讲义,认真投入教学,最后最后效果又如何?
还是版上有头脑清楚的学生,学习就是逆向的,特别是高等教育,学习是枯燥的,和运动员训练没什么两样。老师课堂上风趣,学生就学会啦?换个照本宣科的老师,他只要没讲错什么,顺序编排得当,学生说听不懂,那还是学生问题,带着情绪来听课,能好吗?你看运动员哪个不是抗噪、严酷训练出来的?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师真的懂吗?
: 既然自认为达到了要求,那就达到呗,说什么学生死气沉沉,太可爱了吧
--
FROM 111.197.237.*
你说的是另一个问题,也期望有没有解决办法。就是现在信息都发达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很多,不喜欢这个老师风格,换个喜欢的,当然可以。关键是课程认证呀,学生听另一个学校老师讲得好,可是自己学校不认呀,要是能推进校际间课程互相认证,课程替换认证,那这个事情就好办了。像清北就有相互认证的课程。关键是,目前看,这不可能规模性推广的。本校也有保护主义,像一门基础课,比如配5个老师讲,要是其中一位老师是学生心理的讲得不好,就把他的课容量都给了另外四个老师,那这个老师教学不通过,估计很难待下去了。
其实像你关心的问题,就是老师自己到底懂不懂,这个得学校认证,认证他懂了,那讲课就不要对老师太约束。实际上刚从国外回来的学霸,不经过几年的打磨,也是很难把课讲好的(讲到学生心目中的那个样子)。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像你说的,想搞懂是学生的事,不会只能自己想办法搞懂。现在网络发达,有的是各种参考资料,老师不会是学生学习的瓶颈
: 老师爱怎么讲就怎么讲,是不是照本宣科,还是自己一知半解,学生都没办法控制。跑到网上来说学生不爱听,就有点可爱了
:
--
FROM 111.197.237.*
现在学生对老师的第一要求是分数要给的高,讲得好只能列第2位。因为分数直接决定了奖学金,推研资格的排名,排名影响选导师,选专业方向。如某强基书院,入学时,你名头是热能,可你想将来进电气,那就本科拼命把学分刷得靠前些,特别是主干课成绩过硬,这样保研时就可以进入电气了,脱胎换骨了。
我见过学生论坛,就那么回事。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那么玄乎,学生自己都有论坛,老师讲课的情况一目了然,但是作用仅限于尽量避坑
: 大学水平有多高,可以参见足球
--
FROM 111.197.237.*
你可以去网上搜搜陈秉乾老师的电磁学视频课,给北大物理系学生开的。看看他讲库伦定律,能讲一大节课,以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导向,是不是就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味道。那可是全国名师,他有很多关于电磁学教学的很深和广泛的调查研究。他大概十年前出的电磁学教材也写得非常好。
有空去看看。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那么玄乎,学生自己都有论坛,老师讲课的情况一目了然,但是作用仅限于尽量避坑
: 大学水平有多高,可以参见足球
--
FROM 111.197.237.*
想说明啥?按现在学生以搞学分为目的导向,陈老师了也就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多讲了点如何弄出平方反比结果。学生反应就是,讲这东西有啥用,能提高学分绩吗?对今后读研有用吗?还是对今后工作有用?
有机会再看看杨振宁讲力学中的有心力场,是不是感觉也没比一般老师讲出什么更多的味道。有机会去看看,也就不会说啥了。
【 在 rivaldo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说明啥?
:
--
FROM 117.136.0.*
清北物理系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相当强的竞赛基础的,可以说普物在高中就学过了,再仔细讲一遍历史上的事情,无可厚非,但有多少学生感兴趣,很难讲,尤其在以GPA为导向的风气下。
若是对工科生这么讲,估计情况更不太好。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很现实,心里是想学好,但拿到分数,保研,奖学金更重要。
【 在 nike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生就不会好奇为啥引力和库仑力都是平方反比的吗?不好奇还有其他平方反比的吗?
--
FROM 111.19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