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玩命驱使青椒们去弄帽子
前几天有个高校的朋友来访, 跟他聊了一下高校现状, 感觉高校背后的那根指挥棒疯了.
我建议他从其他下面高校直接挖一些有水平的青年教师来补充学科短板, 然后多给系里搞些经费, 让做理论, 做仿真和做实验的老师们协调发展, 搞点有影响力有意义的成果. 增强学院的影响力.
事实上这几年来工业部门在这方向上砸钱挺多的, 但凡搭上这根线, 哪个学院不是美滋滋.
但是他说这几年经费到是不缺,人均水平在学校中上游, 但是帽子很难搞, 上面评价专业就看帽子多少. 我说有钱有人有成果这日子过的不舒服, 非要去响应他们的游戏吗?
他说, 人家上面就看这个.
我默然无语了.
有一种预感, 那种面向工业的基础研究,可能会在高校和国营研究所之外诞生, 就跟美国日本那一堆科研公司一样.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现一根标杆.
--
FROM 183.241.25.*
那几百亿在工业界的投入面前, 毛毛雨一般. 况且还要撒向各个学科, 那就更加少.
一个上30万, 能干个毛, 有的校企联合基金, 随便写点都30万了, 不比面上来的舒服.
更别提现在工业界哪还有30万的题, 都是百万起步了了, 因为30万的题人家自己也嫌太
细碎, 管着烦.
【 在 Cyanobu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家每年几百亿的经费投向哪个方向(指南的制定),投给谁(评审),大奖评给谁,都是帽子决定的。能不疯狂吗?
--
FROM 123.117.126.*
比如我是个教授, 我年年从工业界拿课题, 既能与科技前沿保持一致, 又能养活自己,
有些有趣的还能发个文章陶冶一下情操, 这日子哪里不舒服了? 学校能把我怎么样?
又不是没交管理费.
【 在 jok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真不知道吗
--
FROM 123.117.126.*
我发过的课题里边, 有帽子的还真不多, 十分之一把.
就我看来, 水平高低, 跟帽子与否, 没什么关联. 帽子几年后, 就基本没有合作价值了
, 水平荒废的厉害, 懂的都懂.
我就在工业界.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高校老师不是教授的多。其次教授每年也要考核。再次,横向也要有实验室,需要学生去做,没有帽子,这些资源你拿不到。
--
FROM 123.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