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这些是起反作用的。应该禁止企业申报课题和报奖,好好去拿科技赚钱。可以给税费减免,随便减减都比课题钱多得多。其实应该取消各种奖项,基础研究的设几个大奖就可以了,一年十几项就足够了。其他的应用科技去赚钱去。
【 在 sk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这么操作的 很多企业也可以申报课题 特别是科技类企业 还可以报奖
--
修改:zfbdcyj FROM 210.29.134.*
FROM 210.29.134.*
企业应该自己在市场中找课题。如果企业都找不到,发课题的人都找到?就像马云要搞双十一,就要解决密集并发的问题,这个不需要国家来给课题。靠国家发课题,企业来做课题,即使执行的再好,也不会有啥好效果。国家只要通过税费之类的手段调控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环境就行了,企业自然会为了发展解决他们需要的技术问题。其实军工,国企也不需要国家课题,直接购买产品就可以。
【 在 xiaofff 的大作中提到: 】
: 强化没问题
: 但给企业申报课题,验收要严、要真出东西,别换人了就说执行不下去了
--
FROM 210.29.134.*
央企也是企业,也是要看利润的。
【 在 but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申报国家项目和报奖的基本都是央视,你给央企减税有鸡毛的用途。
: :
--
FROM 210.29.134.*
本来就应该这样。高校本来就不可能搞啥实际产业。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基础研究,发文章吧。国家现在不相信高校在实际产业里能干出啥了
--
FROM 210.29.134.*
你要注意这是校企合作,而不是高校做产业化。现在的问题是实际上是在让高校直接做产业话的东西。国内一直不知道啥叫社会分工,好像只有啥都干才行。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做不能直接产业化的部分。然后对接企业。现实中国内就是让高校直接做可以直接产业化的部分。干了半天发现干不了,就变成了不管企业的需求,自己做自己的。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校企合作对大学有深远意义。以英国罗罗公司的大学技术中心(UTC)体系为例,罗罗公司通过 UTC 体系将企业的工程需求与高校的研究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从理论走向工程应用,显著提升大学在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并且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脱离产业的大学终将走向衰落,这不上面已经不愿意继续投资了么,这就是开始。
:
--
修改:zfbdcyj FROM 210.29.134.*
FROM 210.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