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特快有人说周志华没啥拿得出手的贡献。
孤立随机森林算法算吗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3.104.228.*
并没有啊,大模型有大模型的应用,他这个小数据也行。
sklearn的异常值检测的方法之一就是周与合作者发明的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大模型降维打击了吧。相当于颜n的摄影被AI降维打击了。
:
--
FROM 223.104.228.*
想到把多棵树集成起来,找到并证明一种方法来判断异常值,也算是创新啊,切成为异常值判断标准方法之一。
照你的说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好像也没啥,不就是基于神经网络的吗?
当然就影响而已,影响和应用不可同日而语。
但只要每个院士都能有一些独到创新,成为一些标准方法。这样的人多了,整体实力就强了啊!
看看其他一个个院士啥的,到底有啥独到创新,形成啥标准应用?
【 在 s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基于决策树的理论,厉害在什么地方
--
FROM 223.104.228.*
我觉得你这个评价很有意思,深度学习之所以成功,也是多年坚持的结果。神经网络一开始不也不被看好吗,
你是否认为要一窝蜂炒热点才不是东施效颦?
一个人把一个小方向做到极致,坚持自己的特点,难道不该鼓励吗?
谁有上帝视角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
【 在 happy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志华搞得和现在深度学习其实关系不大
: 之前大家都看不上这方向 觉得是伪科学
: 前几年搞了个深度树模型 纯属东施效颦了
: ...................
--
FROM 223.104.228.*
很多教授都有?
sklearn提供的那些算法中,有多少中国人发明的?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种级别的创新,很多教授都有,甚至青椒有些人也有。
: AI技术演进快,他这方法现在也没有优势,应用场合萎缩了。
--
FROM 223.104.228.*
按照你的标准去评价计算机院士,看看谁符合?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深度学习是全世界开花了,才给图灵奖。
: 那么周能否也等到全国都开花了,再给院士?
--
FROM 223.104.228.*
这东西至少是人人可用,可供检验的。
院士也不仅仅只有周啊,只要每一个上院士的都能在sklearn提供独创算法,整体能力不也慢慢上去了吗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sklearn作为评院士标准,那就不止周了。
--
FROM 223.104.228.*
你说的没错,多数人坚持就是默默无闻,但没有坚持就难有真突破。
周上院士,不靠深度学习啊,人家的方法现在也在有人在用,又不是算法只有深度学习一家统一江湖了。
我要说的是,每一个院士至少应如周一样,发明或发现其他人可应用的标准方法或工具,定理等。
你看看透明计算那东西就没人在用吧?
【 在 happy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坚持啊 但是就要接受默默无闻 淡泊名利
: Hinton就是这样的人
: 但是其实绝大部分坚持的人 终其一生也就默默无闻了 真正有潜力 值得坚持的方向其实非超少
: ...................
--
FROM 223.104.228.*
sklearn上的孤立随机森林算法,异常值检测的四种标准方法之一
你的算法好几家在用,是工程上吧,当然很厉害了。
【 在 happy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现在啥方法有人在用?
: 就算有人用 肯定不是广泛的用
: 我写的代码也有好几家在用 有个卵用
: ...................
--
FROM 223.10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