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该普遍提高体制内收入。但是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太多,还有很多地方本身实力较差,全面提高可能负担不起。得精确测算。原来那套工资测算体系得改,高层领导得去实际体验一下普通员工的生活,看看光靠这些收入,没有其他的都是什么生活水平。
【 在 jp1978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同样的观点,其实文章里表达的意思和你也差不多,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很大的,一个杰青年薪100万差不多,院士就更离谱了,还有优青、百人、千个、万人、长江、拔尖,数不胜数。如果没有这些帽子,大家普遍可以提高些待遇嘛。评价还是要有的,但不必拉开这么大的差距,差距太大了,就已经变得不择手段了,不再是良性竞争了,各种背后乱七八糟的就全上来了,反而认真干活的人吃亏。还有科研经费国家给的不少,但是能发的人员费却极少。我记得刚工作那几年,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一个月就5000元在北京,天天都愁租房、孩子啊,家里再有个人生病了,就这些要占去大部分精力。我是觉得应该提高一线人员的收入,而且现在不是没有这个条件,也不是让帽子们活得跟神仙一样,帽子怎么来的,还不是一线人员的汗水堆出来的。
:
:
--
FROM 219.14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