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的,存在的 司空见惯的,不见得就是合理的。我们既然受过高等教育,又跟自身利益相关,去思考一个更合理的评审方式,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很多更好的方式,是斗争来或去争取的结果。有的老师说,你获了诺贝尔奖打他们脸,做的好谁都挡不住,这没错。但大可不必非要做到这步,才评上职称。在到达一个合理的层次上就可以评上了,因为科研生涯也是分春秋冬夏。本该进入下一个季节,乱了季节,对科研人员也是一种伤害。我也不说看票数了,这是表明我在质疑他们。也许还有更好的方式或渠道去改进这件事情。
【 在 addadd 的大作中提到: 】
: 续前面。
: 现在,好像在讨论根据论文项目的基本客观条件,设置基本附加票数,等同评委票,但具体怎么操作没公布。这个就是因为 之前某些领导只要够门槛,票数就明显多。还有人比如文章十几篇,但项目一般,专家就说他项目不行。项目多,文章只够门槛的,专家就说他文章不行。怎么都有理由不投你。
: 另外,我还建议引入专家淘汰制,对于某些专家投票结果明显与最终结果不同的,淘汰掉。当然只是希望。
: ...................
--
FROM 11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