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平院长多次到我们中心指导工作,他对我们团队的科研进度很了解,还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详细的指导,比如,我汇报说,咱们可以做到1米的传输距离,樊院就问能不能做到两三米远呢?过一段时间后,我汇报说我们可以做到两三米的传输距离了,樊院会问,那能不能给具体的应用场景做出解决方案呢?从樊院的指导中我获得了更大的科研动力,促使我不断往这个方向深入扎下去。”
图片
赵毓斌团队
赵毓斌团队的研发成果一经发布,吸引了各个产业界的关注,各种行业需求也纷至沓来。赵毓斌在产业促进处的帮助下,跟多家企业对接研发需求。他发现,企业家很务实,提出的技术需求中有的共性问题其实是很好的科研方向。早期的时候,一位民营企业家直言不讳道:“如果充电距离就几个或者十几个厘米范围内,那没有什么用,至少有1-2米的距离隔空充电,才有产业化的价值。”赵毓斌带着如何解决更远距离的能量传输问题,到处参观展会和走访企业,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能否引入中继站的概念来解决传输距离的难题呢?他回到实验室,反复做实验,最后验证了采用中继站不仅传输距离大大扩大了,而且充电效率也明显提高。
从无线充电转为无线携能通信
在深圳先进院工作期间,赵毓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科研处李烨处长给提出了一个好建议:“你现在研究的是无线充电,现在学术界很热的一个方向是既能充电又可以传播无线信号,也就是无线携能通信,你能做到吗?”
初生牛犊不怕虎,赵毓斌说:“我试试吧。”他带领团队开始向无线携能通信领域迈进,这个是全新的科研方向,无线携能通信可以在传播传统信息类无线信号时,同时向无线设备传输能量信号,能量信号在被具有获能电路的无线设备接收后,经过一系列转换可以将无线能量存储在无线设备自身的电池中,这些捕获的能量将会被用于该无线设备的正常的信息交互电路的耗能以及能量捕获电路的耗能。运用无线携能通信技术后,可以减少电线、排线的成本,可以免去给无线设备更换电池的麻烦。
【 在 G1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吹牛 还是 真的?
:
--
FROM 223.104.246.*